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加强与完善(已修改)

时间:2023-03-19 04:4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加强与完善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封建浪口,究其原始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不到位所导致的支出管理薄弱。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和服务的水平都很多都取决于财政支出,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普遍存在着缺乏成本理念、管理薄弱、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加强预算单位的支出管理,对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 支出管理 规范

一、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并此提出了从控制政府成本入手,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的方针。总的来看,这些规定的执行情况是好的。但是,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奢侈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在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还呈蔓延之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支出管理的重视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支出管理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发挥出支出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应有的作用。因此即使支出的管理及控制出现了问题也不易被领导者发现。领导不重视,下面的人自然也不会重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只要自己不贪污、不受贿,不挪用公款,单位资金的使用用途、方向、效果的好坏,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影响。这样的结果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极其薄弱。有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的控制标准,单位工作人员随意开支。养成了花国家钱不是花钱的心态。导致化公为私,单位超规模消费,公用经费年年攀升,造成国家资源极大的浪费。 (二)支出管理控制不严

各级检查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检查只注重支出的数目和合法性,而忽视对支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检查。资金支出的事前约束、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做的不够。有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的支出控制标准。导致了工作人员对支出金额的控制和审批缺乏依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监督的缺乏。接待费、住宿费、出差费等开支没有限额限制,工作人员随意开支。完全没有成本意识。

许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前,没有事先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核。导致资金使用不符合项目的要求。资金项目的使用也没有完整、规范和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进行约束。单位对其缺乏合理的考评,特别是对预算支出效果缺乏定量的分析考核。导致考核不考核一个样,考核好与坏一个样的尴尬局面,财务人员对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预算工作开展仅限于形式化、审批步骤的监督力度不强、整体的资金管理形式过于松散、支出管理工作采用消极和被动的心态去面对等问题。 (三)支出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内部控制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预算工作管理的无效,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具备统一性,就会导致预算的编制、资金支出的审核机制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在需求。即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建立了预算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仍然保持原有状态,预算管理部门不能真正的开展预算工作,两个管理内容如果不能统一,那么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出现管理分散等问题。不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资金的支出,导致资金去


向不明,就产生了资金的漏洞,为了填补资金的漏洞,事业单位就会选择将部分专项资金纳入基本资金使用项目,以弥补基本资金使用的不足,财务管理中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不能得到严格的限制,若预算支出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重要性

党中央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项规定”以来,在较短时间内,财政部就牵头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6项管理办法。足以说明国家对支出管理的重视。随着不断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的进一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会越来越规范化,清晰化。足以引起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

纵观6项管理办法,处处体现着新办法的快、准、严、细。这些原则的体现,使得这些新规无论在当前,还是在以后,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一系列新办法的提出,清晰了标准、降低了规模、限制了人数,就等于做到了节约。

支出管理的加强,是建立节约型政府的必然道路,是节约资源、控制公款消费、杜绝消费的重要途径;强化支出管理与控制,对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面对当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是一条可选择的捷径。

四、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成本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建立规范的支出管理制度,必须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成本意识。本单位人员都没有成本管理意识,何谈建设支出管理制度。扭转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可以先从单位领导出发。对单位领导进行必要的财会知识辅导和财经法规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成本的认识,提高法规意识,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内容进行规范化。引起单位领导对财务的重视。领导意识转变了,下面的工作人员自然会跟着转变。同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能力。只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意识上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的实行。同时,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开始承担起相关责任,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批和管理,这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预算支出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存在随意开支的现象,部门或单位对支出管理缺乏合理的考评。上级检查部门忽视对支出的投入与产出的检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必要途径。规范的预算编制和有效的预算管理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支出工作实行有效的管理。有了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就不会存在随意开支问题。上级检查单位也有了明确的考察指标,就可以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遵循科学性和准确性原则。每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制定符合本单位的预算编制,明确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严格控制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3a170d50e2524de5187e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