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官话的一些研究

时间:2022-09-20 01:1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明朝官话

TO MY SON:现代汉语的发展

2010-12-10 16:49:48)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宗教文化

普通话并不是古代正宗的汉语,而是变味的汉语。这是因为普通话是满清官话,是清朝的时候满人统治者的专用语言。英语称为mandarin。其中man就是满族的意思。普通话是满人学习北京汉人讲明朝官话时产生的,其发音跟明朝官话已经有较大的不同,因为满人学讲明朝官话的时候,由于受满语的影响,带有了浓厚的满语腔调,发音不伦不类,在当时的北京人听起来很蹩脚,当时的明朝官话是江苏话,是吴语。当时的外国传教士进入北京时,曾把北京人讲的明朝官话的拼音记录下来,发现只有z c s ,没有zh ch sh ,是典型的吴语特征。语言专家的考证证明明朝官话是吴语。另外,即便从常理考虑,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讲的就是吴语,他儿子当然也讲吴语,迁都北京后,明朝官话还是吴语,当时的北京人也讲吴语。普通话脱胎于明朝官话吴语,但是经过满人的口后和吴语就不大一样了,变音变调了。由于满人是统治者,通过政权的权力,本来只是满人专用的满清官话就在全国推广传播,来就被称为国语或者是普通话。所以普通话是经过满人改造后的汉语,是满人创造发明的。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由于天高皇帝远,古代汉语保留的很好,没有被满清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消灭。所以现在的南方人还讲明朝以前的古代正宗汉语,北方人居然称它们为鸟语,这是无知的表现,唐诗宋词用南方的鸟语来念,非常顺畅,压韵压得非常好,但用普通话念,就有问题了.因为唐宋诗人词人他们不讲普通话。他们讲的是古代汉语。跟南方鸟语一样或者相似或者相近。普通话的历史只有400年,400年前中国没有现在所谓的这种“普通话”。现在的普通话是满人的专用汉语!是满人发明的。深深的打上了满人的烙印。孙中山恨满人统治者,曾想用广东话(古汉语)作为国语(普通话),但没有成功。因为满清官话势力太强了。后来民国go-vern-ment投票。普通话比四川话多了一票成为了国语。其实四川话和普通话是同一种语系的语言,只是腔调不同而已,能听懂普通话的人也能听懂四川话。北京话,明朝的时候是吴语,后来和满清官话(即普通话)相互的影响,逐渐接近。所以北京话和普通话极其相似,但是不会完全相似.他们只是相互靠近的关系。

明代中原官话在近代汉语官话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明代中原官话韵母系统的演变。全文共包括八章。 第一章是绪论。

第二章首先描写了《青郊杂著》和《交泰韵》的语音系统,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书的语音系统在声、韵、调上的异同,然后构拟出明代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在此基础上,第三章讨论了明代中原官话的基础方言问题。本章的研究证明,明代中原官话的基础方言应该是开封话,不是洛阳话。第四章比较明代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与北宋邵雍《唱和图》的语音系统,证明邵雍所记录的语音系统是北宋时期以汴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口语音。 第五章比较明代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和明代北京官话的语音系统;第六章比较明代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与南京官话的语音系统。第七章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中原官话的韵母系统从明代到现代的演变规律。第八章是对前文的总结,说明明代中原官话的地位以及研究的意义。 依据前文的论证,本文的研究所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明代官话研究中应该把中原官话从北京官话中划分出来,把明代官话区分为中原官话、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三支。二,现代中原官话,成熟于明代,是明代中原官话演变的直接结果。三,明代以来,中原官话的基础方


言是开封话。

大明王朝的官话是近似于皖北话的中原官话(中原汉语),我认为中原官话比江淮官话更接近真相,我有以下几条证据供不同意见者反驳

1.在明朝之前,燕云地区(现北京及周边,包括辽东)多为中原官话和塞外少语互相争夺的对象,中原官话在燕云地区的渗透不仅远远超出了塞外少语,也远远超出了中原官话以南各官话区

2.大明开国明太祖以及十大开国大将,清一色的皖北中原人,属中原官话区,非江淮官话区,开国之初定都南京的是皖北中原人,非南京本地江淮人

3.燕王及其手下多为皖北中原人,讲的是皖北中原官话,燕王夺权后,不仅没有改变明朝讲中原官话的属性,反而还加深了中原官话对明朝的影响

4.掌握全国兵马大权的明初四大雄藩,无论秦王,晋王,周王,燕王,均属皖北中原官话区出身

5.整个大明王朝,掌管军事的兵部尚书,以中原官话区籍最多,一共276年的大明王朝,一共诞生了115名兵部尚书,其中以晋冀鲁豫陕为首的中原官话区共贡献了59名兵部尚书(还没计算皖北,苏北地区的中原官话籍尚书),超过了全国的一半 6.根据当前的主流研究结果,《洪武正韵》的实际音系被指最接近当前的江淮官话,而《洪武正韵》编纂之时,几经修改(前后共10多次),修改至最后,朱元璋依旧不予认可,最后不了了之,可见出身皖北中原官话区的朱元璋对江淮官话并不认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b8aad576eeaeaad1f33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