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肉眼可见食管粘膜流血、水肿,脆而易出血。急性食管炎时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但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慢性食管炎时,粘膜糜烂后可发发纤维化,并可越过粘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纤维经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 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穿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伴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食管狭窄者,粘膜下或肌层均可瘢痕形成。严重食管炎者,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被破坏,且因溃疡过大,溃疡边缘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法通过再上皮化修复溃疡,而状上皮化生,称为Barrett食管。发生于Barrett上皮的溃疡称为Barrett溃汤。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原因多是由于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看反流性屏障的破坏,食管扩张功能的障碍,黏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寒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有幽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并且多伴有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进食过热、过酸食物可加重症状,服用制酸剂后可缓解此症状。胃酸缺乏者的烧灼感主要是胆汁反流所致,服用制酸剂效果不明显。反流性较重者可见于餐后、弯腰或平卧时,酸性胃内容物或胆汁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咽下困难,初期常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见食管下部形成狭窄。严重食管炎患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大量出血可致贫血。 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有食管滴酸试验、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压力测定。这些检查均有助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食管内镜和活组织病检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和估计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1.内科治疗 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等,H2 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藻酸盐可漂浮在胃液表面,防止胃液反流。 2.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手术的适应证:①食管旁裂孔疝;②裂孔疝合并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反复发作经内科治疗无效;③反流性食管炎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反复呼吸道炎症、食管溃疡、出血、瘢痕性狭窄;④巨大裂孔疝出现压迫或梗阻症状者。食管旁裂孔疝可行疝的修补,同时应行抗反流手术,以免术后发生反流。解除食管狭窄的治疗先经扩张治疗,如无效者须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目的是为了重建一项闭合机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恢复食管远端的腹内段及在食管胃间构成一瓣膜组织,使反流减少至正常水平及可以嗳气,以避免胃扩张,可经腹腔或胸腔手术,手术方法有Nissen 胃底折叠术、Belsey MarkⅣ手术、Hill 手术、Collis-Belsey 手术等。 Nissen 胃底折叠术是将胃底折叠起单向活瓣防止反流。Belsey Mark Ⅳ手术是将食管后方的膈肌脚缝缩,以恢复食管胃的锐角和食管下端高压区。Hill手术是折叠食管下端,并同时将修补处与膈肌的正中弓形韧带固定,以保持腹内食管的长度,使食管下括约肌段的腔内压升高,重新恢复括约肌的作用。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狭窄及引起食管短缩的病人多选择Collis-Belsey 手术,是将食管胃角向下切开重新缝合成形新的食管胃角。 河南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中医胃病科张爱生大夫及老中医专家组集数十年经验,总结验证独创“三步根除疗法”并研制纯中药特效系列汤剂。针对腹胀、腹疼、泛酸、烧心、痞满、遭杂、吃饭少、大便不规律、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专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食管裂孔疝等老胃病。 “三步根除疗法”针对以下症状的患者: 1、萎缩性胃炎引起的:(1)胃脘部胀满、(2)胃脘部疼痛、(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5)贫血; 2、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3、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酸、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 4、浅表性胃炎引起的:(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2)腹胀,占70%、(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4)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521cdc50e2524de5187e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