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时间:2022-05-02 18:3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导人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出示小黑板)

dàn duó pō xǐng háng cuān duo fú chán chán wǎn

凫水



2.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明确: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一、(1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乐土"呢? 明确:①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②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人人平等。③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

明确: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四、组织学生熟读全文,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又请班上男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女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 共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动词,拔、点、磕、架。充分描绘出小伙伴驾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3. 结合课后练习二第1小题,学习"夏夜行船"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4请同学默读课文"船头看戏"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了正面写出戏不好看外.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5.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请同学们齐读写"月夜归航"的段落,并思考课后练习二。 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罗汉豆的趣事。去时""的心情很急迫,"以为船慢"而此时""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在写孩子们偷豆的时候,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 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何种性格特征。

明确: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孩子们""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深化主题。

2.讨论:我们把文章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①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却有这种感觉?②《社戏》这篇小说全文原有前后两部分,课文书选后一部分,找出《社戏》全文,让学生对比阅读,启发学生思维。③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文中尤其是最后一句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债?(参看《教师教学用书》中范伯群的《人生经验通直感--从《社戏》和《朝花夕抬》谈起。) 四、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题三。

2.写"随笔"时,写一篇《童年趣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b2a16a011ca300a6c3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