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名词解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容量失调:指等渗性液体的减少或增加,指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 2.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浓度的改变,即渗透压的改变。 3.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系指机体的摄入水的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4.休克:由于急性循环衰竭导致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5.有效循环血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6.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机体丢失大量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血容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所致的休克。 7.感染性休克:是分布性休克的一种,主要由于脓毒症引起的顽固性低血压和器官衰竭,对补液不迅速生效。 8.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 9.*单相速发型MODS:是指原发急症在24小时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10.*双相迟发型MODS:是先发生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较稳定的持续时间,继而发生发更多的器官或系统的衰竭。 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 12.*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13.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常伴有少尿或无尿。 14.ALI:是多种肺内外严重因素所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顽固性呼吸衰竭。严重的ALI被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两者具有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15.应激性溃疡(SU):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危重疾病以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况时发生的急性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SUB)和穿孔等。 16.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导致其合成、解排泄、和生物转化灯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感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17.全身麻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住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制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 18.局部麻醉:将麻醉药通过注射使脊神经、神经丛后神经干以及周围神经末梢阻滞。 19.*区域阻滞: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20.椎管内麻醉:系把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使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 21.韧带:连接锥弓的韧带分为棘上、棘间、黄韧带。 22.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23.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 24.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线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1 25.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 26.神经传导阻滞:在神经干、丛、节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视神经支配的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27.麻醉深度: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控制作用于手术刺激相互作用时病人所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28.苏醒延迟:全麻结束后2小时意识仍不恢复者为苏醒延迟。 29.重症检测治疗(ICU):是将为重病人集中治疗的病室,利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集中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危重病人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30.控制性氧疗:指通过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来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氧气吸入方式。 31.心肺复苏(CPR):对因急性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所采取的一切医疗措施。 32.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指在急救现场采取的抢救措施,主要包括维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3.进一步生命支持(ALS):是指利用药物和机械手段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压和供血、处理心律失常、进而促进自主循环的恢复。 34.延续生命支持(PLS):以脑复苏为核心进行抢救和治疗,如果病人的呼吸和循环重新建立,可认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为进一步巩固成效应该立即转入复苏后的生命支持。 35.手术后休克:是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过程。(外科手术休克常见的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36.疖:细菌经毛囊或汗腺侵入后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37.疖病: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 38.痈:单个毛囊底部的感染沿深部脂肪柱和深筋膜扩展至相邻的毛囊,引起多个毛囊、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39.急性蜂窝组织性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40.丹毒:是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 41.脓毒症:外科感染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呼吸、循环改变时称为脓毒症。 42.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即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43.角弓反张: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 44.颅内压: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施加的压力。 45.颅内压增高:是指因颅内容积代偿能力失调而致的颅内压力持续(5~10min)超过2kPa所致的一系列综合征。 46.脑水肿:是脑损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过多的水分积累于脑实质内,从而导致脑容积增加。 47.Cushing反应:血压升高,心跳缓慢、呼吸减慢,多见于脑外伤所致的急性颅内压增高,一般认为由于颅内压增高使脑干缺血受压所致的反应。 48.脑疝:颅内局炤性或弥漫性病变时,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各部分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脑组织从压力高处通过某些解剖上的缝隙或孔道向压力低处移位。 49.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或桥本甲状腺肿。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最常见原因。 50.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甲状腺素分泌过量,引起机体高代谢率症候群和神经兴奋性升高、甲状腺肿大并影响循环、消化、血液、生殖、运动、皮肤、内分泌系统,引发全身各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常见内分泌疾病。 2 51.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 52.乳腺纤维瘤:是由增生的纤维组织与腺上皮组成的,又称乳腺纤维腺瘤、腺纤维瘤、腺瘤。 53.连枷胸:多根肋骨骨折,尤其是前胸壁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吸时外突。 54.闭合性气胸:多见于胸部闭合伤,空气经肺裂伤或胸壁小的创口进入胸膜腔,破口迅速闭合,气体不再增多,胸膜腔压力仍低于大气压。 55.开放性气胸:由枪弹、爆炸物或锐器造成的胸壁缺损,使胸膜腔与大气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于胸膜腔。 56.纵膈摆动:吸气时胸膜腔压力不平稳,吸气时纵膈移向健侧,呼气时伤侧胸腔内气体从伤口逸出纵膈移向伤处。 57.张力性气胸:肺裂伤、支气管或食管破裂,创口创口形成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交通,吸气时空气推开活瓣闭合气体不能排出,胸腔压力不断增高,导致胸内压力高于大气压。 58.胸腹联合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造成胸部、腹部脏器以及膈肌的损伤。 59.贝克三联征: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 60.门静脉高压:当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发生瘀滞时,引起门静脉及其分支内的压力增高,并在临床上出现脾大或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部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和腹水等表现。 61.海蛇头征:脐旁静脉与腹壁上、下腔深静脉吻合支生物扩张,可引起腹壁脐周静脉怒张。 62.胆囊三角:是有肝总管右缘、胆囊管和肝下缘围成生物三角形区域。 63.肠梗阻:因各种原因所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发生阻塞,引起局部肠管和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 64.法洛四联症(TOF):①肺动脉狭窄;②心室间隔缺损;③升主动脉向右侧开口;④右心室向心性肥厚 65.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经肺动脉流至主动脉的通路,出生后自行闭合,如未经闭合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 66.AOSC的“五联征”:出现感染性休克和神志改变和夏柯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67.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左右。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b4f284ce2f0066f433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