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好处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学习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搭建合作平台 数学知识的每一个板块,一般均有其重、难点,事关教学的成败。数学概念的形成,定律的归纳,公式的推导,法则性质的理解、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方法的总结、几何图形观点的建立等,绝大部分都是学生认知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这些内容的特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时搭建多种合作平台,通过互助合作,把学生领入“最近发展区”,利用集体智慧和个人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找次品》时,如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最优策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设计了几次合作探索环节。1、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方法。通过从5瓶物品中找出1瓶次品的演示实验,明确教给学生找次品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小组学习和探索奠定基础。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记录表,自主探究找次品的规律。通过从9瓶物品中找出1瓶次品的实验操作活动,将摆一摆、议一议及填表与观察、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分析3种不同情况,最后得出把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来找次品最为迅捷的结论。3、猜测,这个方法是不是对于任何一个数的零件都适用呢?引导学生再次通过实验完善规律。学生继续小组合作用8个物品摆一摆、议一议并填写表格实行观察,进一步探索、比较、归纳,得出“当物品个数不是3的倍数时,应尽量接近3等分才能最少次数找出次品”的规律。 总来说之,在教师有效地演示、示范操作、设疑等活动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里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推理一系列亲自探索的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互助性,并获得了自主探索的水平,同时也感受到了归纳推理和递推法的重要数学思想。 2.在解题策略选择时,组织合作探讨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细心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合作探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出准确答案。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除了教材上的三种实验(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能够增设一个实验内容:就是用一个三角形来剪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公式。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过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想法在小组内互说、互辩、互评并阐述思维根据。最后创造出以下三种情境:1、直角三角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2、锐角三角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钝角三角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探讨发现:由一个三角形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两个共同点:平行四边形的底部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都是原来高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水平较强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越新的境界。同时这些思维活跃的孩子在自己的小组中又能带动其他的孩子一起思维,取长不短获得更多的创新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3.在学生质疑时,把握合作契机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质疑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那么如何呵护好萌芽的种子,并能够使之良性循环?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将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当然这更需要教师把握好合作契机。 例如: 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发挥。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的时空,这也正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8bb526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