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同伴关系

时间:2023-03-09 03:3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生同伴关系

作者:王聪

来源:《成功》2018年第24

【摘 要】小学生同伴关系对儿童来讲属于一种关键的人际关系,其是小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对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社会及未来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小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快乐与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影响的对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应用;有效对策

同伴关系指的是年龄相近或相同学生之间构建的一种相互协作的共同活动关系,是心理发展相当或同龄人之间在交往中发展与建立起来的一种良好人际关系。对小学生来讲,伙伴关系是其获得归属感的根源,是提高他们社会能力的条件,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与自我概念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同伴关系中尚且存在有任性、孤僻、攻击性、自我等负面影响,不利于和諧、友好同伴关系的构建,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与快乐成长。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影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存在任性孤僻的特征

一些小学生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凸显出任性、孤僻的特征,很排斥集体活动,不乐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心理十分敏感。通常情况下,这些小学生喜欢自己呆在一边,不愿意主动和同学合作,更不愿意他人接近自己。具体来讲,有任性与孤僻特点的小学生都心眼小,喜欢钻牛角尖,而这种不合群的特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存在过于自我的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为出发点,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具体表现为,固执己见,不关心他人,不能和其他人友好相处。这一现象与当前小学生在家庭中有优待之间有很大关系,因此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也希望所有事情都能以自己为重,一旦他们的需要与兴趣受到影响,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三)存在明显攻击性问题


有的小学生在日常的同伴交往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攻击性。比如,推人、骂人、踢人,对同伴吐口水、刁难同伴、抢东西、叫他人绰号等。假如不能对小学生的上述行为进行及时而有效矫正的话,就会使其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不良情绪。 二、有效解决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教师应明确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是小学生同伴关系构建的重要引导者,只有让教师明确同伴关系对小学生成长与成才产生的巨大影响作用,才能使得他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方法与方式,从而推动小学生构建更加和谐、积极的同伴关系。因此,学校应积极为教师组织一些与小学生同伴关系有关的讲座,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同伴关系的基本概念,及构建同伴关系的正确方法,使得他们可依据学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者编写教材,并把发展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学校还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性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并在不断的总结中帮助教师积累大量的处理小学生同伴关系负面影响的经验与方法,最终为小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提供保障。 (二)家长应有正确的教养方法与态度

原生态家庭是小学生学习与他人交往方法与经验的地方,家长是否掌握有正确的教养方法与态度,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是否优化与恰当,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家长才是小学生学习构建同伴关系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仅应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想使得小学生都能构建出良好的、健康的同伴关系,就需要家长及时转变过分保护孩子、溺爱孩子的教养方法与态度,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为孩子提供和同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使得他们能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并及时而有效地帮与指导孩子恰当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价值,为学生做示范,使得孩子可以从家长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关系中受到影响与熏陶,从而避免孩子学习父母用粗暴、冷漠的态度与人交往。同时,家长还应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努力与学校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三)恰当创设交际情境化解孤立现象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小学生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交往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应用压制、孤立的方法教育学生,而应该借助组织有趣的集体活动,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与引导,营造出相互关心、相互需要的情境,以推动学生自主化解矛盾。另一方面,教师应推动小学生较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做好团体之间、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的配合训练工作,及时将日常紧张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的孤立现象化解掉,从而推动学生逐渐养成遵守规则、互助平等的同伴交往习惯。


(四)做好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友好交往

针对小学班级中存在的自卑、孤僻等不能正常与他人交往的学生,教师应了解其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心理辅导。尤其是有强烈孤独感的男生及社交焦虑症的女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系统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掌握导致个体陷入不良同伴关系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或谈心的方式帮助他们逐渐摆脱焦虑与孤独,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兴趣及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不过火、不害羞,使得他们在交往中都能把握好分寸。针对有恶意攻击行为的小学生,教师应耐心教育与感化,以推动他们主动尊重他人、自觉维护班级秩序,最终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们同伴关系形成的基础阶段,对其是否能形成健全人格、良好行为习惯与认知能力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针对同伴关系的负面影响,应采取有效对策予以纠正,最终确保小学生都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芳,郑旭.4-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现状调查——以天津市某两所小学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105-107.

[2]关元.46年级学生同伴关系学业成绩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5):8-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b12353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