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作者:陈鑫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1年第07期 基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写作能力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培育目标之一。对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展开研究,是为了优化、完善写作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能够在新颖、独特的写作课堂上增加语言储备、积累写作经验,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双重发展的目标。以下结合真实的教学经验,探索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小学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学生词汇积累量少、阅读范围狭窄等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第一,小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积累量过少。现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套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学生记忆并背诵写作模板,在写作时只需套用模板即可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懒惰和倦怠心理,他们失去了主动搜集和积累汉语词汇知识的欲望,而词汇储备量未能达到标准,也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写作质量。第二,未能构建起高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建立在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储备之上,而在现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储备量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实践不足、教学方法固化等都是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写作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一)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加强词汇积累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强调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而词汇作为写作中的基础性内容,理应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词汇积累,仔细搜寻教材和生活中不同类型的词汇元素,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并在写作不同主题、题材的文章时,灵活地运用词汇储备,由此,学生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三年级是學生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时期加强词汇积累,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积累词汇:第一,在教材中发掘基础词汇知识,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朗读鲜艳、打扮、绚丽多彩、荒野、簌簌地等词汇,按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分类,归纳和整合上述词汇资源,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扩充词汇储备;第二,要留心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词汇知识,如食物说明书、广告牌、文明标语中的词汇,以此拓展生活词汇储备,并能够在写作相关作品时将其应用到其中。这样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在写作时会更加流畅。 (二)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储备和阅读水平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才能掌握不同体裁、题材作文的写作方法,其语言储备和审美素养等才能得以提升,作文也才更具可读性。因此教师应牢记“读书万卷,下笔有神”的读写教学原则,在写作教学中开展阅读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 1.开展拓展阅读活动 拓展阅读是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量、提升其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出发,开展拓展性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式,学习成熟的写作技法,拓展素材和文化典故的储备。借助拓展阅读的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会稳步提升,知识储备及人文素养也将不断提高。例如在“缩写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要求,让学生掌握缩写故事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缩写能力,使学生明确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文本的写作特点和语言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开展故事阅读活动,引入课内文本如《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课外文本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写作经验。由此,学生不仅学习了写作民间故事的基本方法,还能通过阅读扩充语言储备、提升写作能力,进而高水平地完成缩写故事的任务。 2.开展阅读鉴赏活动 阅读鉴赏活动是增强学生语文感悟力和审美力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鉴赏,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文本中的思想与主旨,提升审美能力。基于此,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质量,教师可以开展阅读鉴赏活动,让学生以专题鉴赏的方式,深度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意境、语言和情感等要素,在增强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在写作中创造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创作出的作文才能具备优美的意境、深厚的情感以及恰当的语言形式。例如在“—————即景”的教学中,根据写作要求,教师可以选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文章作为载体,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美感、意境美感,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这样学生不仅在阅读中收获了审美体验,还能在写作中融入审美元素,进而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景色图。 (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创设写作情境 环境对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辨识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未达到成熟状态,所以环境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尤为清晰。教师应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一古代至理名言入手,通过创设作文情境的方式,渲染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环境和氛围中,明确写作方向、提升写作质量,情境教学法能推动写作教学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写作题材、体裁等元素,创设符合要求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的启发和引领下,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可读性和阅读深度的文章。例如在“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中,依据童话体裁的写作要求,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表演童话故事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创作故事的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同一单元或者课外的童话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剧本改编和表演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在情境化的课堂中感受到童话世界的魅力,进而激发自主写作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实施个性化指导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强调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真实需求,合理规划写作教学方案,给予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具备不同写作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生活在不同环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在当前水准上稳步提升写作能力,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在实施个性化指导时,教师不仅要明确写作的要求和目标,还应准确了解不同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真实情况,保证其采取的教学指导方案能够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我和—————过一天”的写作教学中,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可以运用个性化的指导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以及生活环境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阅读中华传统故事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神笔马良、哪吒等神话人物;而对于从小喜欢阅读外国名著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人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学生不同的选择,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准确描述不同神话人物的特征。 (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组织实践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其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写作理论知识,获取写作灵感。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主题出发设计和开展实践类的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引导他们在大自然采风的过程中产生写作灵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写出植物的特点,还能将其拟人化,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作品也更生动更有活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它对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思维能力等才能随之提升。由此,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状况,着力探索创新写作教学模式,为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学习写作技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提升其写作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d42b64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