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的探索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建立科学、高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整合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人员的力量。为此,笔者认为,构建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是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目标,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为核心要素,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一校本教研的墓础和前提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波期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1.增强读书学习与教学反思的意识 首先,教师应加强学习,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而且要加强行为学习(主要表现为一种探索、反思行为厂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其次,教师要增强教学反思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形成“问题一一设计一行动一反思”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 2.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教学能力 一是要对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对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提升,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二是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要分析教学行为的深层意义,分析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理念,新理念是否内化成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三是要对教学进行全程反思,通过教学前的反思,提高教学的预测能力;通过教学中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调控能力;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评价能力。尤其应加强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对每一节课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自我剖析。 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动一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准 校本教研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反思,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改变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协作、互助,让广大教师在同伴互动中茁壮成长。 1.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 “以校为本”的教研,需要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需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首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如按学科和年级设置办公室,让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随时都能进行信息交流和经济分享,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经验,充分发挥“非正式”教研活动的作用。其次,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每周或间周一次厂鼓励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即时交流,把个人反思中生成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形成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各抒己见,通过群体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正式”教研活动的作用。 2.构建开放的教研机制 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要打破原来以讨论教材、统一进度、研究考试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模式,建立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的开放型教研模式。一是赋予“校本教研”新的内容。将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将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二是创新教研方式,引人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开展合作备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以及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尤其应多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和教师互助观课活动,坚持教学行为相互观摩与教学问题相互研讨相结合,坚持教学行为反思与同伴互助指导相结合,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三是拓展教研时空。结合新课程实验,学校可组织教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周写一次教学后记,每月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年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建立互助的协作团体 首先,建立“教师互助组”。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开展“一帮一”或“一帮几”的教师互助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即时交流、共同研讨,让教师们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其次,建立“联校协作组”。学校应打破时空界线,建立同年级同学科的联校协作教研组,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激活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找出共性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活动,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三、专业教科研人员的引领一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缺乏专业教科研人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往往会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停滞不前。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市、区级教科研人员的支持和指导,经常邀请他们到校进行教师培训和参与教研活动,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素质。其中特别应抓好教学现场指导(重点是研究课厂与教师一起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于式评课+专家点评”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专业研究人员要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经常深人学校调研和听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和技术帮助,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了解教师的所思、所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共同切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善于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使教学研究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推广应用”的互帮互学、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52263d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