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单元 第 5 课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 几课时完成 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ﻫ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件;收集辛弃疾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第( 一 )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ﻫ.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ﻫ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ﻫ 学生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ﻫ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ﻫ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ﻫ 二、学习《舟过安仁》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ﻫ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ﻫ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ﻫ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ﻫ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ﻫ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ﻫ(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2.生互动交流。ﻫ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ﻫ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ﻫ 6.指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 三、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ﻫ 么? 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 2.背诵古诗。 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ﻫ 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ﻫ 2.默写《牧童》。 作业设计 3预习《清平乐· 村居》ﻫ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调查或其他活动收集并整理资料 5、古诗词三首 牧童卧 舟 过 安 仁 板书设计 黄昏 月明 两小童 草 笛 蓑衣 课后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38d66c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