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 通过朗读、对话揣摩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等。 3.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 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流畅的翻译,个性化的理解。 2. 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多重朗读,读出语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那些字词的音须重点掌握,明确停顿; 正音:卿qīng 岂qí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即 更jí gēng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三)顺畅翻译,合作学习。 1.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和以往的文言文知识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标记需重点掌握的词和句子。 2.交流翻译情况,解决疑难。 3.请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四)分析人物 解读文本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请找出人物对话,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1.找出孙权的语言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组先练读,体味语气。 (“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语气应加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隐隐可见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现身说法,循循善诱,言辞恳切,应读的得语重心长。) (鲁肃是十分惊异 ,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 、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3. 找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不同的个性。 4.从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孙权:关爱部下、 好学、善劝;吕蒙:能听取意见肯学;鲁肃:爱才、 敬才。) (五)体验反思, 感悟深化文本。 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写作链接: 假设孙权与吕蒙相见,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运用本文学到的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方法写一个片断。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总有许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不想努力学习找到借口,但是,还是让我们多想想曾经的那个吴下阿蒙吧,在这里借冰心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别人也对我们刮目相对,好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8b67f3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