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孙权劝学(第2课时)

时间:2023-03-31 10:07: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孙权劝学

知识 与技 过程



与方







情感



态度 价值

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 征。 2 .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 描写,1 2

.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2

.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难点

1 2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检测

1 .背诵课文。 2 .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物)主持编纂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事。其目的是“观古今之 通变,明


治乱之得失”。

阅读课文——合作探究【深层探究】

1 .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2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 融洽关系。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3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己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 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5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交流点拨】

1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 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 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2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 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是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 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 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以及吕 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见识与才干。

【课堂小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善于通过个 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得当,同时很好地运用了侧 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72554b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