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杜威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等。 1.教育实验活动 ①1859年出生于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②1884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③1894年被聘芝加哥大学教授,并担任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系的系主任; ④1896年创办了著名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⑤1904-1930年,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⑥1919—1921年,杜威来华讲学。 2.论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活 ①教育即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②学校要与社会相联系; ③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杜威衍生出“学校即社会”,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雏形的同时也要让学校变成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2)教育即生长 ①生长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 ②生长是面向未来的,不是追溯过去,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其教育过程本身; ③生长是有条件的,既包括儿童的兴趣、本能、依赖等内部条件,也包括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生长,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原则”。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①“经验”是指主观与对象,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改造”是指儿童身心构成的各方面; ②“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杜威提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 教育是从已知经验至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它不是交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并作为中心原则。 (4)学校即社会 ①“学校即社会”是指是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因此要求改革学校课程,将社会生活性质的活动性课程引入到学校; 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③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活动。 3.论教育的目的 ①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②“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意味着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他把教育的目的分为两类,即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 ③教育以外的目的是指由家长或教师从外部强加入教育历程的目的;教育以内的目的是指由儿童的本能、天性和兴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对于传统教育目的论的一种观念上的纠正,在它的观念中,教育是有内在目的的。 4.论课程与教材 ①在课程与教材方面,杜威反对传统教教育中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与教材,主张“从做中学”,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编写教材。 ②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代替传统的教科书进行教学; ③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方面,杜威并不反对间接经验的学习,他反对的是传统教育中直接灌输式的间接经验的方式; ④提出“教材心理化”来解决儿童既能获得较系统的知识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问题。 5.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①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以经验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重视学校对学生的优良思维的培养; ②在思维方法上,杜威提出反省思维,即对某个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 ③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即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想—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通过应用来检验假设。 6.论道德教育 ①杜威指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他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好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时代的新人,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利,也不会墨守成规而对社会发展熟视无睹; ③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即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协调起来进行。 7.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①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清新的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其前人的思想; ②杜威的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乐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 ③杜威的教育观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种目的高于其他目标,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使得他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得到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e21f8e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