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知识点拨与学法指导

时间:2023-03-26 21:0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邓稼先》知识点拨与学法指导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则是将邓稼先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比以表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是从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的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第五部分展现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六部分引述了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充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赞美。作者俨然以一种历史家的眼光,从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评价了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肯定了他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的人物,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二)学法引导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并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速读后结合运用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三)审美鉴赏 浓郁真挚的情感美

作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通过写与他有50年情谊的好友——大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受到他对友人的崇高敬意之余,更能感受到他的一颗赤子情怀。当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这一情况时,作者就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极富情味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一片深情、对老朋友的由衷敬意,读来宛若一壶浓郁的情感之茶,令人长久回味!



(四)重难点突破

1.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析】反复朗读这里引用诗词与歌词,体会其中的感情,再结合上下文,答案便不言自明。 【参考答案】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邓稼先的人物传记,可作者为什么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






作详细介绍呢?

【析】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该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出乎意料,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联系作者——杨振宁的身份去思考,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也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5701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