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体现的司法伦理学原理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体现的司法伦理学原理 《肖申克的救赎》是弗兰克.德拉邦特根据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导演德拉邦特的创作意图只是想通过监狱这样一个强制剥夺自由和高度强制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示一个在希望被磨灭、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到底什么是救赎的故事。 一、电影内容概要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以肖申克监狱中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生活情景为主线,记叙了安迪.德福瑞恩和黑人瑞德在肖申克被监禁几十年后,最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顺利离开肖申克,找回了各自生命自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47年,美国最大银行家副总裁安迪.德福瑞恩因被律师指控枪杀妻子及其妻情人而被判决无期徒刑,因此被放逐到肖申克监狱。进肖申克不久,安迪认识了许多监狱中的犯人,包括在肖申克中最有威望的犯人瑞德,最后他们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从此,安迪.德福瑞恩开始了他将近20年的漫长牢狱生活。就这样,直到19年后的一天,肖申克来了一个年轻的犯人汤姆,他从汤姆口中无意中得知了妻子与妻子情人被谋杀的真相和真正的凶手。于是他找到肖申克典狱长要求平反他的冤案。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自私虚伪的典狱长为了自身利益(强迫占用安迪为他赚黑钱),不但没有答应安迪的请求,还把安迪囚禁于毫无天日的暗室中整整两个月。典狱长为了销毁对安迪案件的有利证据,甚至把唯一获知安迪案件真相的汤姆给秘密枪杀了。被囚禁了两个月的安迪被释出黑暗的牢房后,精神被折磨得几乎彻底崩溃。于是他开始筹划了自己准备已久的越狱计划。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大雨晚上,他终于成功逃离了被压迫和欺辱自己将近20年的肖申克。重获生命自由的安迪,到各个不同的银行取走了他为典狱长经营所有的钱,并向警局寄去了典狱长所有贪污的揭发信,然后前往自己梦寐以求的墨西哥海滨圣哈塔尼奥。真相大白后,肖申克典狱长开枪自杀。瑞德也经历过不知多少次的假释中,成功获得出狱。最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上与安迪重逢。 二、《肖申克的救赎》与希望 对于希望,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希望是一种选择,是建立在“善良”这种正面品德基础上的正确的选择。很显然,在电影中,主人公安迪对公正与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希望。 - 1 - “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也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身处逆境,置身黑暗的安迪在肖申克的将近20年里,用一把鹤嘴锄、追寻希望的信念和机智慧的头脑成功的完成了在狱中的自我救赎。在这漫长的20年中,每天他都一个人在为自己的自由重生努力奋斗着。即使再苦再累,他也从没放弃过。他坚持下来了,也实现了成功,希望与自由是他在肖申克中坚强活下去的唯一人生目标和信仰。 电影中安迪来肖申克之前,混乱、肮脏、恐惧和绝望共同织就了肖申克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自由可言,有的只是为典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们所受压迫和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一种未曾有过的自由生命气息:在外出干活中,安迪冒险大胆地以啤酒和逃税与监狱警官交换条件,竭尽自己的所能去争取让同伴们喝到了自己渴求却难得的啤酒;在肖申克播音室中,安迪不顾监狱长官们的反对,大胆向整个肖申克监狱播放了美妙的音乐,美妙的音乐之声震撼了全肖申克的犯人们被禁锢已久的心灵,让他们有着一种重新获取自由的感觉;安迪在肖申克中努力经营起来的图书馆,也给同伴们带来了自由的生活乐趣。就像他对自己好友瑞德所说的那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这句话带给了瑞德无限的希望,给予了他勇敢而坚强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安迪在鼓励同伴们不失希望的同时,也设法让他们从监狱警官那获取自由,哪怕这种自由是非常短暂的。“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这句话在安迪.德福瑞恩和瑞德身上得到了见证。 三、《肖申克的救赎》与正义 对于正义,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正义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一个人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是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而正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博弈,也在影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谓实质正义(substantive justice),意味着公正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或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如果司法制度或公共政策无法体现实质正义,就会被视为欠缺正当性;所谓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意味著我们无法断言什么状态才是符合正义的终极状态,但是大家都必须遵守某些公正的程序,凡是按照公正程序所产生的结果,就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1bd04ce45c3b3567ec8b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