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时间:2022-04-24 06:1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吴昌硕篆书的金石味

姓名:付雪

班级:10书法一班 学号:2010494104 学院:美术学院

选题及选题的缘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金石味在中国书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因素,而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而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尤其是篆书,敦厚老辣,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本文在于研究探讨吴昌硕篆书的独特金石趣味以及金石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二:对研究现状的介绍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吴昌硕的父亲是个举人,对金石篆刻甚有研究,吴昌硕从小受到薰陶。17岁时闹饥荒,他在外流浪5年,回乡后刻苦自学诗、书、篆刻、创办“西泠印社”,并被推举为社长,30多岁跟任伯年学习绘画。吴昌硕二十时岁中秀才,在五十三岁出任安东(今江苏涟水)县知事,结果只任一个多月,不愿曲意逢迎,辞去官职,曾自刻印章曰“弃官先彭译令五十日”。他二十九岁时曾到苏州,在吴大(征)、潘祖阴等人处,获睹历代名人书画,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日本人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专门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他的书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日本人称赞吴昌硕为唐之后第一人,他30岁时求教于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三、主要的研究思考及构架

1、介绍金石学的概念和金石学的大概发展 2、介绍吴昌硕其人和在书法界的地位 3、介绍金石学对于吴昌硕书法的作用

4、详细解说吴昌硕篆书的金石趣味,从用笔、结构、章法几个方面阐述

四、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金石学概论》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专辑》

纵观中国古今书法,金石味是中国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金石是指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是指在石头上刻字,而金石味是指刻出的印章效果有金石与石刻的味道。金石味在中国书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因素。

金石学的发展从文字如金或上石就开始出现了,他的发展史一个由淡到浓的发展过程,


金石学肇始于汉,魏晋至唐逐渐演进,到两宋臻于极盛而中衰于元明,而到清代时又高潮复起,遂成显学,有迈宋之绩。这就是金石学史发展的大概。 金石学的兴起和各种刻石和碑碣的陆续出土和发现,使之对于书法的艺术性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篆书。中国书法界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金石学。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使明清之前的书法逐步摆脱了帖学的纤弱气质,推动了金石学的繁荣,使中国书法的各位大家重碑抑贴,而吴昌硕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安吉人。 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在前一阶段的中国画学习中,我曾画过吴昌硕的梅花和菊花,我觉得从他的书画中就能感受到遒劲,浑厚古拙的金石趣味,尤其是他的篆书,更是充满了浓厚的金石气息。

吴昌硕是近现代金石美学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谈论金石美学绕不开吴昌硕。而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尤其是篆书,敦厚老辣,古趣横溢,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我觉得观赏吴昌硕的篆书书法,感受它写的金石文字,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欣赏吴昌硕篆书,感受金石拙美,一方面就必须了解石鼓文。石鼓作为先秦石刻,历经千年风霜,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远超西汉石刻。随着搬运和重复椎拓,鼓上字迹日益磨损,至乾隆年间曾另选贞石征工摹刻,所以石鼓又分新旧两种。石鼓文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在吴昌硕学习石鼓文过程中,常熟书家杨沂孙、贵州莫友芝对吴昌硕都有相当影响。吴昌硕融会贯通,他的篆书脱胎于石鼓文,以天玺碑为骨干,蓄意变化创立草篆,参以三代金笔意及绘画的笔法结构,形成拙美金石书法。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辨,晦涩难懂,鲜有近代书法家喜爱,唯吴昌硕一以贯之钟情改造。另一方面应对书法气韵有了解,即学会望气,体察书品气局,品味气眼气口。吴昌硕篆书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再融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

金石书法美的另一个,就是在于它用笔的美。吴昌硕篆书的起笔带有一点草书起笔的意蕴,当然,这种书写技法肯定是吴昌硕在日积月累中自己总结而成的,这种写法,完全打破了以前篆书的粗细变化一样的笔画,而是用粗细不一的生动形象的笔画来表现篆书的丰富线条。在我临习石鼓文的时候,我对用笔的中锋线条特别的在意,他的起笔,收笔,都必须非常的谨慎,要方、圆、折这几个方面结合。老师常常说吴昌硕的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即说他的字有骨风骨力,再大一点说就是有气节,有骨头,站得住。吴昌硕长期沉浸于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和碑碣瓦甓,沉醉于款识和铭词千百年深沉的修养熔铸,而且还经由父亲的指点,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和孕育,所以吴昌硕的篆文用笔上,倚重笔锋和笔的弹性,其功用限于构线。行、顿,转折果断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一笔下去,无论点面,都不是几何学上的点面,而是圆的立体的点面。中锋下笔,背阳光照射,正中间有道黑道,黑线周围是淡墨,俗称“绵裹铁”,圆滚滚产生立体感觉,整个线条非常圆润饱满而富有老道。线是点的延长,块是点的扩大;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之积,积力成线达到生死刚正。吴昌硕用笔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其功用止于涂染。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莽朴拙之趣。从其发展过程看,由清逸渐浑厚,由平稳趋纵肆,由整齐转参差,最终形成恣肆老辣、遒劲豪迈的风格。纵观吴昌硕篆书,骨法用笔由点块构成而非线,从合理性、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凝练遒劲,气度恢弘。像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


金石书法美还在字的结构上。中国书法篆、隶、真、草、飞白的空间美,这些都是吴昌硕所擅长并长期所从事的书法艺术他在临摹石鼓文时,并不只是单纯的临摹,他是在临摹传统中又改造创新。笔画上,他把结字方正形体变为纵向取势,原来的平头字,变成右高左低。如“马”“既”等字,横画原本从左上斜向右下,吴昌硕笔下不是平画就是相反斜向。又如拓本中的“以”字,似鸭非鸭,似鹅非鹅,吴昌硕把它画成一条昂首吐芯的凶蛇,俨然怒状。纵览其临摹的石鼓文,不仅和原拓不同,就是自己临写的也肥瘦修短不一,本本各异。而且墨色的浓厚更显得字非常的雄浑老辣,在上下左右的结构中更浓烈的体现出计白当黑。体会吴昌硕篆书的结体规律正如欣赏西洋建筑的结构规律,建筑上为了美的要求,绝不僵死于几何学的线,而时常改变石柱造形。同样书法为彰显类似音乐或舞蹈引起的空间感型,不惜依据美的规律而改变字形。吴昌硕篆书吸收秦篆特点,字形稍稍拉长,上部相对紧密,下部疏朗而垂笔向左右微微开张,从而将石鼓文与邓石如、吴熙载的篆书风格结合,茂密紧凑,正欹互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书风。

金石书法还美在章法布局。书法的艺术美除了体现在用笔、结体之外,再就是章法布局。五代荆浩解释气韵:“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观赏吴昌硕篆书所表现的章法布局美,犹如静听传说中仓颉四目观见宇宙神奇,绝非几何学和数学理智所能规划。“老”是“成”与“拙”的要件,“老”不只是年龄,还表现在气度、修养和风格。吴昌硕篆书汲取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代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朝的真书、宋明的行草之滋养,融会贯通,将金石艺术推向高峰。在体势上吴昌硕篆书惯常以纵取势,左低右高的规律非常明显。分布上疏密有致,避让得宜,计白当黑。

在书法界中,提起石鼓文,我们会联想到吴昌硕,而说起吴昌硕,我们又便会想到石鼓文。两者的结合非常紧密,可见吴昌硕的石鼓文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吴昌硕石鼓文书风的形成是经过长久的训练,大量的练习二形成的。吴昌硕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书法家,他在五六十岁的时候还不是很出名,直到七十岁才真正的出名,所以他的书法和绘画中都透露着一股金石气味,而这股金石气味为后来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同时,吴昌硕的篆书也告诉我们创新要在传统中创新,而不是扔掉传统,空洞的去创新。创新,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立住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8e9aafad51f01dc381f1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