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课外诗词四首(二)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丑奴儿

时间:2023-01-03 04:19: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咸阳城东楼

一、作者资料:

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二、翻译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三、重点记忆 1“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苍凉伤感的基调。

2、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赏析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角度):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5“愁”的是什么?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事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6、主旨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无题

一、作者资料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二、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三、重点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写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爱情忠贞

5、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颔联运用象征手法,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谐音双关)方尽”隐指“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停,(象征)“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赏析

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在的人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7、在言情和喻志两方面赏析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言情:诗中表现的执著和忠贞不渝已经超越了世俗男女之情范畴,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喻志:表现了忠贞不二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追求。

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表意作用是什么?

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行香子



一、作者资料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hán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婉约派代表人物。 二、翻译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三、重点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春水,东风,桃花,杏花,李花,油菜花等。 2、结合文中的语言,简要分析作者的心境。

文中的“豪兴”乘兴"等词语,洋溢着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倚东风,豪兴徜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悠闲惬意,闲适自在;对农村景色的喜爱、陶醉。

4、白描手法的运用使本诗用语朴索流畅,有自然之美,试举例赏析。

示例一:有桃花红三句,红、白、黄三种不同色彩的春花相互映衬,语言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写出了春满小园的欣欣向荣;实例二:“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现中,“啼、舞、忙”营造一幅莺歌燕舞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简洁朴实却生动传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一、作者资料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翻译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三、重点

1、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忧国伤时之愁,想说却又没说。

2、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 “尽” 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结尾表面形似轻脱 ,实则十分合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3《丑奴儿》中作者以“愁”为线索, 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 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优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情。 4、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优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5、对比是本首词大特色,如内容上“少年”和“而仅”“不识愁”和“识尽愁” 6、本首词中诗人通篇言“愁”,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各种“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19dbbb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