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时间:2022-08-03 20:3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常听家人和朋友说:“当老师真好。”可是我想说的是,当老师真累,不过确实很幸福,通过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下面就简单地说一下几点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感悟二: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

感悟三: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

“反复强调”并非高明之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怕学生学不好,记不住,固不牢,往往会把一些“重要问题”


讲了又讲,如是再三,不厌其烦。这种教法看似很好,教师也是显得挺有耐心的,可我个人却不赞成老是这么做。

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作点必要的“反复强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强化记忆。但“反复强调”如果用得过多、过滥的话就等于白白的浪费了教学的宝贵时间,且这样日久天长了当老师的讲起话来也会逐渐变得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越来越罗嗦了。 从学生方面讲,“反复强调”用多、用滥了照样是无益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特点,只要是我们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的,不知为什么就不会认真地去看、去听,甚至于还会因此对此事物失去兴趣。父母唠唠叨叨的叮嘱,老师不厌其烦的说教,这也许就是小孩不听话的原因和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的症结所在。他们认为反正家长还会再说、老师还会再讲,所以就不愿意去认真的听、用心的记。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既然“反复强调”有负作用,我们就应该改变一下方式——不妨在开讲时提醒学生:“请注意,这个问题老师不再重讲,错过就没有机会了。”这样,既有利于节省教学的宝贵时间,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随笔

在日常工作中我虚心向王老师学习,林老师有许多好的做法:

1)以班级为家,一心扑在班级,以大量的时间来换取良好的班风、学风。做班主任工作要有极大的耐心,要花大量的时间跟学生一起“磨” 2)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林老师很注重身教,上班不迟到,每天一大早就到教室,见到学生主动打招呼,跟学生一起参加劳动„„。

3注重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集体力量。 林老师的做法,确实值得我学习,我注重努力向他学习。我主要着手做了四件事:

1)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 2)制订班级制度,依制度治班; 3)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责任感强,有能力,学生信任的得力助手; 4)培养全班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工作中我遇到学生犯了错误,若比较棘手,我总会向林老师汇报,请教处理办法。学习林老师表扬、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学习她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5ca4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b.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