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 小学语文优秀案例(十五参军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十五参军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顺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人物的感情也随着场景的转换而变化,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做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旧能感受到其越来越深的哀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不太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来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言语特点。 2、在熟读的根底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X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终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 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言语特点。 教学过程 于 2022-9-10 19:36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十五参军征)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十五参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X)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 教学素材 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X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X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本首诗我预设用一课时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觉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拟成功。 1、按照“激趣阅读---感知理解---累积运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我感到得心应手,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 2、学生能够切实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寻觅原因,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给予了充分的时机,教给了方法。主要表现在: ①初读诗歌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② 理解词义时,先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尝试着自己解决,最后记下自己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 ③ 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让学生想象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会想些什么,体会老人此时无望的心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等。这样的时机就为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 3、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了诗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在想象的根底上对学生又进行了拓展训练,想象六十五年前老人家中的情景,比照想象加深对市局的理解。 5、能顺学而导在X处揭示课文主题。 . 教学素材 6、最后让学生发表对X的看法,提升主题。 能到达此预设效果的原因是:首先朗读是我教学本首诗贯穿始终的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我的朗读训练设计有梯度:初读,正确、流利;再读,理解词义;又读,明白诗意;反复读,体会感情。最后是运用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法:① 教师范读。②重读重点字词。③边读边想象画面。④依据内容变化语气、语速、语调。⑤最主要的是教师充满激情的渲染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气氛中。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0626cb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