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熟悉的,而今却家破人亡的故乡,绝望地望着东方……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很少有唐诗宋词中那些使人过目不忘的句子,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八旬老人凄凉、无助的形象。16行的诗句虽然容量大,但却写得从容舒缓,绝无局促之感。65年的从军生涯;65年的苦苦思乡之情;多少人生的苦难;多少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都尽在其中了…… 二、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心灵的体验上,情感的体验上。本课在设计时,将通过创设“情”境把静止的文字符号赋予情感的温度,通过对比让学生随着“境”的变化而产生情感的落差,通过引导学生在情感中反复诵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让学生真正的进入文本,走进文字背的的意蕴,去触摸那“有温度”、“有血肉”的文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大意,能够运用联想和想像,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想像诗歌的意境走入人物的内里世界。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4、背诵全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诗歌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重点提醒学生“阿”、“冢”、“窦”、“雉”、“葵”、“羹”、“贻”) 3、全班齐读 4、交流: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意:一个从军65年的老人回到家后,看到家变成了一片废墟,他感到很悲哀!) (三)细读文本,举象对比,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免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学生自读这四句诗,一边读一边“用心地看”,你看到了什么?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指名交流。(学生可能根据诗句的意思:我看到了兔子在狗洞里乱窜,鸡在梁上乱飞,院子中长满了野谷,井上长满了野葵……)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凄凉、荒凉、冷清、形同废墟……)请你带上这种感觉,把你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读这四句诗) (3)这就是我的家,我那无限凄凉的家,那形同废墟一般的家(音乐响起)全班再次齐读“免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板书:无限凄凉) 2、出示:“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1)全班齐读, (2)引导想像,再现往事 ①教师:在那松柏林的深处,在那一个连个一个的坟墓中,静静躺着的人是谁啊?(我的亲人)他们可能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②我曾经和亲人、家人渡过一个怎么的时光呢? 3、出示:“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苦!!!(指名读出“苦”的感觉) (2)这仅仅是饭菜的苦吗?(还是生活的苦,是失去亲人的苦,是无尽悲哀的苦……带着新的体会再读。板书:无尽悲哀) 在这65年中,难道我就不想我的家,难道我就不思念我的亲人吗?难道我就不想回家去看看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3f828c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