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经典伴我诵读

时间:2022-04-10 19:1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想象经典 伴我诵读

干宜锋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帮学生巧背。“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学者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l 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要多鼓励,不要强迫”。 可采取激将法、争章法、小组夺魁、建立班级诵读明星榜等等。辅导孩子们“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碰到学生发音不准确,就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交给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l 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l 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


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l 表演激趣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背诵方法之一。学生入情入境的背诵表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还有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据意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背诵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2886e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