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有什么作用?如何帮助孤立型和受排斥型幼儿改善同伴关系? (一)2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 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6个月的儿童身上看到,这时的婴儿可以相互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作出反应。6个月以后,婴儿之间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加强。有人对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 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作出反应,并常常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例如,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另一个孩子转过来看他,并挥挥手说声“哒”,并继续看那个孩子,这样重复了三次,直到那个孩子笑了。以后,每说一声“哒”,那个婴儿就笑一次,一直重复了12次。这个孩子的重复就是一种指向其他儿童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出现一些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对他人行为的模仿更为常见,出现了互动的或互补的角色关系,如“追赶者”和“逃跑者”、“躲藏者”和“寻找者”、“给予者”和“接受者”。这一阶段,当积极性的社会交往发生时,常伴有微笑、出声或其他恰当的积极性表情。 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 (二)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而3岁儿童独自游戏比较多4岁左右,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借玩具、彼此的语言交流及共同合作逐渐增多。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①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幼儿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②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说笑、互借玩具,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彼此间的交往也不密切,这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 ⑧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合作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计划。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服从一定的指挥,遵守共同的规则,互相协作、尊重、关心与帮助,大家一起为玩好游戏而努力。如角色游戏、规则游戏等。 ④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这种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自己的偏好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研究发现,早期同伴交往不良将导致儿童以后的适应困难,同伴交往不良的儿童更易出现下列问题: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他心理障碍、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儿童在相互交往中,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可以互相启发,使自己的思维精细化。特别是儿童间的争论,产生认识的冲突,可以促进儿童对问题的更好理解和掌握。 (四)交友关系中的问题儿童 在儿童问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受同伴欢迎,有的较普通,而还有一些孩子的交往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存在交友困难的儿童可以分成两种: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他们都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ad364b6edb6f1aff001f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