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好数学笔记 《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对高二15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记数学笔记的学生占93%;不记笔记的学生均表示老师所授内容或类似内容在网络上可以下载到,故没有必要记笔记。在记笔记的学生中,对老师讲课内容全记占36.7%,重点记占44.3%,对老师讲课的“引言”与“结语”能及时记下占30.4%,说明大多数学生在记数学笔记时,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有38%的学生能速记,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记笔记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显然学生在记笔记的技巧方面存在缺陷;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的学生占27.8%,能从复习中受到启发者占36.7%,说明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与价值认识还不深。根据问卷结果,记课堂笔记的技巧愈好,取得的数学成绩也愈高,可见记数学课堂笔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课堂听讲笔记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课堂听讲笔记。课堂听讲笔记是不是将老师课堂上讲的,黑板上写的,都详细记下来,把课堂笔记本变成了“课堂记录”,那样必然使得课堂上弄得很紧张,影响了听课,结果成绩还是没有提高。那么课堂听讲笔记应该如何记呢? 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 记提纲:老师讲课都有提纲,并且是边讲边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反映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系统和要点,对于同学们理解、掌握新知识以及课后复习大有裨益。 2. 记异处:所谓异处,就是不同于课本的内容,老师讲课大多不会照本宣科,除了对上课的内容顺序、详略适当调整外,往往还要补充一些内容,包括例题、习题、方法和疑难解析等,这有利于启迪思维,扩大知识面。 3. 记方法:所谓记方法,是指老师在讲解例题或者习题时,同学要记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这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 4. 记问题:所谓记问题,是指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或疑点记下来,课后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这样能澄清模糊认识,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 5. 记总结:老师的课堂总结,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二、 课后反思整理 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最薄弱的环节,教师长期的灌输影响了学生反思意识与习惯的形成,大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学生无暇进行深入思考与自我调整。能否进行反思是区分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思维深刻还是思维肤浅的重要标志。要提高学生课后反思能力,必须解放学生头脑和时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结果不断地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和重建。回顾个人的学习状况是进行反思的基础,对个人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是反思的关键,重建观念与方法,改进自身行为是反思的目的。所以课后整理数学笔记是实施反思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后反思整理,就是把老师所讲的课堂内容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我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对学习体会的记录。 三、 错题反思整理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悉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从课本上的习题开始,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正确的解题方法相对比,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精会神,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研究表明,解题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中学生思维的片面性与表面性影响他们对数学对象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解题错误可暴露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错误也是正确的先导,错误在许多时候比正确更有教育价值。因此,辨认出新旧知识联系上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订正纠错是学生面对解题错误的有效途径。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笔记可以弥补记忆缺陷。课堂中的学习记忆是短暂性的,学得快,忘得更快,不能仅寄希望于课堂的学习。笔记的存在可以弥补这一点,通过复习笔记,重新唤起课堂学习的感受,从而起到强化记忆、温故知新的作用。笔记在记忆里有积累作用,只有通过不断产生量变才会发生质变的效果。所以笔记在弥补和积累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笔记还可以帮助构建知识网络。有些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思路混乱,就是因为没能很好地建立知识网络。而笔记则是知识的导引器,导引学生的思维,使之将新旧知识以网络结构有机地结合成一个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da41b4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