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后习题创新练笔形式 作者: 王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9期 江苏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215300) 王 英 小练笔,是指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生活、自己的积累进行文字表述的方式。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练笔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要求过高。很多老师片面追求结构的完整、篇目的数量,把小练笔当成写作来教,学生没有兴趣。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练笔的要求过高,就如同高高的枝头上的果实,够不着,这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热情。 二是脱离生活。小练笔为了练而练,老师确定好一学期的练笔内容,今天写人,明天写物,缺少灵活性。学生习惯于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在规定的范围内思维和写作,怎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 三是内容单一。练笔内容单一,僵化地要求学生进行规则化的写作训练,使习作如做数学题一样,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从应用出发,改造课后习题,使小练笔更实用 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中指出:重视应用文写作是美国作文教学的一大特征。从三年级开始,应用文的写作在各年级的写作文体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许多国家的作文训练十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讲究学以致用。 小练笔的安排时间相对宽松,课上的几分钟、课后的半小时都能成就一篇小文。小练笔不只是为了提高写作的水平,我们应该通过写、画、演等方式,发挥小练笔的功能,为应用文写作打下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长城和运河》的课后练习题的第三题: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对这类题目,以万里长城为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教学:(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2)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长城的知识;(3)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样的模式符合题目的要求,看起来很严谨,可对学生来说,只是把小练笔当成了习作的技能训练。我的做法:(1)利用课外书或电脑,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2)请学生从长城的历史、建造时的艰辛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方面进行资料的整理;(3)学习导游词的基本形式(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4)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重组,以《我是长城小导游》为题写一篇导游词;(5)交流自己创作的导游词,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导游。这种从生活出发的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从空白点出发,拓展课后习题,使小练笔更丰富 有些课文留有空白点,有些是作者有意留白,有些是为了避免重复,还有些是受人称等叙述角度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够对这样的课后习题进行拓展,让学生将原文的结尾当做续写的开头,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金子》的课后习题: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这段文字对彼得是怎样培育花苗的,遇到了哪些困难,并没有介绍,可以说是文章的空白点。而课后习题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想象,写下彼得实现梦想的过程。在教学时,我通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彼得的动作、表情,写出他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通过指导,学生知道应该抓住彼得的哪些方面进行想象和描写,小练笔不再神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次》的课后习题: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反抗?在课文的插图上,布鲁斯正躺在磨坊里,望着头顶的蜘蛛网,我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布鲁斯会想什么,会说什么,并把想象移入布鲁斯动员士兵的过程,揭示文章的主题。 三、从仿写出发,迁移课后习题,使小练笔更生动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起步,先得照着字帖反复临写,力求形似,而后求得神似。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在练笔前,教师要先向学生分析这种结构,让学生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活动课上,操场真热闹啊”写一段话。其实在低年级时,学生练习过这样的句式,他们一般这样写:“活动课上,操场真热闹啊!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跑步,还有的做游戏,大家开心极了。”我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同学们活动的情景,引导他们: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个活动场景吗?在描写时注意刻画同学的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观察后,写出了细节生动的小练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因为有了课文这个参照物,有了优美语句的积累,学生写得很精彩。通过模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 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活的画面、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描一描、仿一仿、写一写、补一补、改一改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责编 莫彩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835cce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