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从内容到形式的文本细读

时间:2022-03-29 12:1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和祖父的园子》从内容到形式的文本细读

作者:袁干斌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4



江苏昆山国际学校(215300) 袁干斌

[摘 要]语文教材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是怎么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内容充满童趣,形式清新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文本的细读,使学生言义兼得。

[关键词]内容 形式 文字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

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文字表达的“密码”,学生并未有机会接触和领悟。以《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来说,学生其实极易被课文内容所呈现的一个个场景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体悟作者极富个性的语言背后所隐藏的言语应用范例及构成方式。从语文的角度看,这种对语言表达特色的把握及习得才是阅读教学的要意。

一、感受充满儿童趣味的文风魅力

作为萧红代表作中的文字,《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作者孩子气的、稚拙纯朴而又清新自然的行文上。

例如:“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对园子里这些小昆虫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孩子,但在对这些昆虫进行描写时,作者却并未刻意使用形容词。这当然不是作者词汇的匮乏,而是一种故意的简单。这种简单,把儿童知识和经验的有限恰当地表现了出来,也让我们看到景物背后孩子的目光。目光中,是儿童单纯的喜悦,从字里行间一点点露出来。

再如:“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这样的句式,借用了儿童语言简短朴素的特点,不讲究句法和语气的错综,不假雕饰,有一种“据事以闲,在用实巧”的意味。

二、破解文字背后的语言表达密码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


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表面上作者是在分门别类地描述园子中的各种景象,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是儿童视觉的活跃,透漏着一种孩子气的对自由的欢呼和礼赞。在孩子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如果直说出来,是不能打动人的,它需要通过特殊的语言形式来加以传递。萧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铺陈,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微妙的感受。这段文字,用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为文之道,在于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独特地语词化。

三、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同构共生

语文教学要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推敲语言表达的形式,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实现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同构共生。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我安排了练笔环节:“萧红表面上是在写花、鸟、倭瓜、玉米、蝴蝶……说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她也在说自己。结合课文前面的内容,谁能仿照作者的句式来写一写小时候的萧红?想象一下,在园子里,在祖父的宠爱下,她都会做些什么,闹些什么?请围绕‘在园子里,我也是自由快乐的’来写一段话。”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在园子里,我也是自由快乐的。我愿意爬上树捉蝉,就爬上树捉蝉;愿意扑蚂蚱,就扑蚂蚱;想捉蝴蝶,就捉蝴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乱跑就乱跑;想对毛毛虫说话,就对毛毛虫说话,即使它慢腾腾地爬着,不理我,也没有人笑我傻。只是风缓缓的,又轻又软。”

上述教学环节,关注了文本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师聚焦于作者的行文风格,从文本的语言特色入手,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的情和意表达出来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文章中这种新鲜独到、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训练迁移。课堂实践中,学生也极易发现作者特别喜欢用“要……就……”“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中也很自然地模仿运用。这种运用,是一种语言纳入后的表达,是一种情意领会后的倾吐。

从内容到形式,在“言”与“意”的关系拆解中,学生真正学到了“据意择言、选言达意”的方法。

(责编 莫彩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1c2a9c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