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因数和倍数集体备课研讨发言记录 一、本单元内容所属地位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在传统教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新《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但是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作为数论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因数和倍数单元内容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内容编排特点 依据《标准》改进因数和倍数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先进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教学内容分散编排,体现新课标要求和精神。 新课标提出,因数和倍数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认识和计算中去。本册教材把“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安排在一单元,将“最大公因(约)数、最小公倍数”移至第四单元约分和通分时教学,既分散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和精神。 2、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中未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和有余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地理解,因此,这种改变——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 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由于允许学生采取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bad32c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