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名词解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与联系:同:都研究犯罪,都认为犯罪有害,都有相同的目的,即有效的控制犯罪,都反映了犯罪最本质特征即犯罪本质。 异:视角和重心不同,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犯罪的法律特征即法律上的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在法制社会是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依据,罪和邢都由法律明确规定是刑法的首要基本原则;犯罪学不研究如何依法处罚犯罪,只专注为什么人们实施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犯罪学体系: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体系的整体。 按学科群体系分:犯罪学一般理论,犯罪统计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被害人学。 犯罪学功用: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导向功能――指导邢事政策,促进功能――促进邢法发展。 犯罪现象的内容: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生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犯罪的构成状况,乃至于加害――被害互动意义上的被害人的构成状况。犯罪特点:指犯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发生于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犯罪规律:指在一定的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其主体的流量、流向的带有一般性的运动过程。 犯罪现象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纭多态的犯罪现象经过一定程度的提炼、抽象后,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而分析、归划的有关加害与被害、犯罪人与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群落。 分类: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可分为主犯罪现象和副犯罪现象;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可分为显犯罪现象和隐犯罪现象;根据犯罪现象产生与存在的概率性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形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犯罪现象,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可分为加害和被害犯罪现象。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 犯罪行为的类型:按照社会危害性大小分为叛逆罪、重罪、轻罪;按照侵犯的客体不同分为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犯罪、侵害个人法益犯罪;按照行为的性质分为自然和法定犯罪;按照行为形成的方式分为以作为和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犯罪人实施犯罪的主观罪过心理分为故意、过失、无罪过犯罪行为;按照犯罪公开程度分为司法、公开、实际犯罪;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分为蓄谋性、突发性、连带性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决意(预谋犯罪决意,机会犯罪决意,激情犯罪决意),犯罪准备(准备犯罪工具,收集犯罪情报,制定犯罪计划)犯罪实施(秘密,公开,欺骗,暴力,协议方式) 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反社会性:指犯罪者人格所具有并通过具体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的与社会规范、伦理准则以及传统习俗相悖的品质或倾向。具体表现:错误的信念体系,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受挫折状态,自我意识发展欠缺,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的习癖化。 被害现象类型: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与被害标签。被害暗数、被害率与被害盲点症,被害人的易位。 犯罪的自然原因特性:原生性,间接性,具象性。 犯罪亚文化: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特征和功能: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叛逆性指其通过非标准与非从众性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主文化的抵触、否定和反抗的态度与倾向)联接性与同化功能(指其对于犯罪亚群体及其活动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畸异性与自卫功能(指其对于健康的人类理性、情感和常规的病态性悖逆倾向及其扭曲形态)。犯罪亚文化现象:反社会意识,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犯罪的非语言符号,犯罪技巧,犯罪特征,文身。 犯罪个体原因特性:综合性个体性,终极原因性。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相同步原理,社会控制适度原理,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成本――效益原理。 犯罪综合治理实践原则: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原则,法制原则,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 犯罪综合治理力量体系: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机关,地方党委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政协机关,国家政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性自治组织,公民。 我国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社会预防,心理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 社会预防的功能:社会建设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化功能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①核心目的在于人的完善、人的内在充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心理预防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养成实现对犯罪行为的预防。②强调自我控制与外在社会控制之间的相对均衡③以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为基本内容④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正常人为主要对象,追求的是对犯罪行为的积极避免。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人格的塑造和养成,心理调节,主观激励,推动社会进步社会控制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01211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