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段学生情感朗读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31 00:4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低年段学生情感朗读的策略研究

摘要: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得到语言美、情感美的熏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究小学低年段通过“创设情景、配乐朗读、注重范读”三大策略,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情感朗读 策略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得到语言美、情感美的熏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得到升华。“能用普通话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读准、读通、读流利”仅仅是从文字的表层意思感知朗读的语气和节奏,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有感情朗读则是动情而发声,发声以传情,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于言!”小学低年段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丰富的情感世界表现在对外界直观的感悟上。文字运用能力的缺乏使得他们更乐于通过朗读书法情感。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对神奇的语言文字以及隐藏不同情感的标点符号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所以小学低年段是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最佳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是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情感朗读则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小学低年段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研究成果。

1.

创设情景,由景入情。文字本身是枯燥的符号,阅读者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直观的画面,这样才能代入文本中的角色。低年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他们对外界的感悟很直观。他们喜欢游戏式的学习方式,老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情景,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由景入情,触发情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执教《葡萄沟》一课时,老师首先创设了“旅游”的情景,告诉学生要去


葡萄沟旅游,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激活起来,对葡萄沟充满期待。然后老师组织“争做优秀小导游”的游戏,让学生自主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同学,谁读得好就被评为优秀小导游。学生的学习进入高潮,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边读边数手指,统计葡萄的颜色;有的边读边比划碉堡的模样,完全陶醉在葡萄沟的美色中。作朗读汇报时,学生的朗读绘声绘色,情感充沛,仿佛真的去过葡萄沟。学生的朗读生硬、冰冷、无情感可言,究其原因是与文本的距离太远,而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则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点。

2.

配乐朗读,再现情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既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歌,又有意境美好的童话故事;既有语言准确的说明文,也有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佳朗读素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训练,能提高对语言的敏锐感,发现语言的韵律美、音乐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根据文本的情感基调和朗读节奏,选择核合适的音乐配合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朗读。

老师在上《假如》一课时,充分利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情感朗读,获得良好的效果。《假如》是一篇儿童小诗,通过描写三个不同的场景,来表达小女孩的爱心,假如她有马良的神笔,她要消灭世界上所有不幸。整首诗带着淡淡的忧伤,读起来速度稍慢。老师选择了班得瑞的纯音乐《雪之梦》为朗读的背景音乐音乐旋律较慢,声色柔和,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一致。当音乐第一次响起,课文的意境出现了。孩子的心灵受到触动,情感的闸门被打开。开始读起来。在后来的几次朗读中,学生聆听着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感情完全释放出来,眼泪无声地流出来,他们和诗中的“我”融合在一起,仿佛也看到了“在北风中叹息的小树”,看到了“等待鸟妈妈喂食的雏鸟”,看到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他们还“看到”了很多让他们心酸的人和事,他们也想用马良的神笔给不幸的人们送上祝福。配乐朗读在短时间内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音乐毫无保留地释放了文字所蕴藏的情感,音乐背景下的朗读使文本超越了文字本身,它触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勾起他们最纯真的情感,使他们闪烁人性本善的光辉。通过配乐朗


读,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浓厚的“人情味、语文味”充斥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在音乐的烘托下,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温度”的。

1.

注重范读,以情激情。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老师。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合适的表情、动作和声线,投入激情的范读,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情感世界里,让学生得到直观、鲜明的感知,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愿望。在上《雷雨》一课,老师充分范读,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老师在抑扬顿挫中读完全文,文学生:“为什么老师在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读的节奏、语气轻重不一样?”有的学生说:“叶子不懂了,蝉不叫了,很安静,要读得轻。”有的学生说:“雷声洪亮,雨下得大,要读得急促一点。”还有学生说:“下完雨了,景色很美,心情也好了,要轻轻慢慢地读。”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知道,他们从老师的范读中掌握了根据雷雨过程中的不同景象,读出轻重缓急。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他们脸上的表情随着雷雨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心被这一场“雷雨”牵动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要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范读效果。

朗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在小学第一学段得到良好的朗读指导,逐渐培养语感,为孩子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张洪玲,陈晓波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8b2536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