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歌-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全国一等奖】

时间:2022-05-06 13:3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热爱生命》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中的第一篇。这个单元是杂文和随笔。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这种划分法,整套教材现代文部分 有两个单元是属于论述类的,其中之一就是本单元,前两课一篇是杂文,一篇是随笔。本课是一篇译自五百多年前的法语的西方随笔,阅读时有一定难度。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生活等大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篇幅短小,所阐述的主题集中,见解新颖,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文化论著类课文,要注意“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本文教学意在探讨如何阅读随笔,如何从这类文章中汲取精华,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理性地表达见解。

2、教学对象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对论述类、哲理类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前一篇课文就是一篇随笔学生对这种文体已经不陌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阅读思想性较强的作品暂时还有困难,尤其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之重点校学生差距甚远,就是心智的成熟程度也远远抵于重点校的学生。所以本课的学习难度很大。

3教学环境分析:基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 二、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归纳主旨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研读文本,小组讨论与自由讨论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生命,领悟人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品味语句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导入—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合作探究—总结—布置作业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以下学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3.比较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热爱生命吗?我想大家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学生答热爱)那么,如何做到热爱我们的生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法国先哲蒙田的答案——《热爱生命》(板书)

二、文本解读 (一)信息筛选

1、朗读课文,要求标记出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2、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3参阅资料,归纳课文的主旨.多媒体投影出示作者在另一篇随笔<直面死亡>中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品味语句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或扩展下列语句 1、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2、生之本质在于死。

3、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之苦恼。 4、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5、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品读完语句后,让学生欣赏视频:生命的演化.面对死亡的脸部特写等.补充学生的理性思维,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加强震撼心灵的强度,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中的中些重点语句,破难点,删繁就简,以一当十.

三、能力提升

(一)比较阅读:张晓风《敬畏生命》 1、思想内容 2、写作特点

用幻灯片出示<敬畏生命>的文章结构提纲,与黑板的<热爱生命>提纲两相对照,使学生能直观且便利地指出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上的异同点


(二)研读《热爱生命》,文章两部分各有何侧重 四、合作探究

自由讨论:思考生命、领悟人生

自制课件:学生的生活视频《在生命中的每一天》flash《我爱我家》(校园)

五、总结:用保尔的经典台词做结,同时响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化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 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

六、作业:写一篇对生命或者生活感悟的随笔 附:板书

热爱生命

蒙田

度日:坏日子

好日子 为什么 常规:生 哲人:打发……苦事

“我”:称颂……厚赐 对比

糊涂人:枯燥无味

特殊:死 生之本质 时光无多 怎么样

总而言之,我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知识,又学会方法,最终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参照,反观课文中的深奥道理.再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方面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生活.做到从生活出发—解读文本—回归生活的现代教学思路,教学效果非常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bd4e31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