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分类二》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下册《民族乐器分类二》 教 学 设 计 单 元 名 称 教 学 内 容 第四课 《美好祝愿》 执 教 老 师 郑旻 课时 1课时 学习民族乐器分类〔二〕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一、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教 学 目 标 为第六课“民族管弦乐演奏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通过对民族乐器分类〔二〕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知识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建立民族器乐的系统知识,并能认识和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1.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多是竹制或木制的。有的是气流吹入乐器的吹口,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笛子、箫等;也有的是气流通过哨片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唢呐、管子等;还有的是气流通过簧片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笙、巴乌等。教 材 分 析 2.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泛指由敲击而发音的乐器。中国打击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应用广泛。除了能够在管弦乐中加强乐曲的节奏、营造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外,更能够组合起来演奏。民族乐队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基本由金属类〔大锣、小锣、云锣、各种钹、铃、钟等〉、竹木类〔拍板、竹板、梆子、木鱼等〉和皮革类〔大鼓、排鼓、单皮鼓、手鼓等〉组成。 六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接触到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和其中的拉弦、弹拨乐学 情 分 析 器,而民族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是这一知识是最后的内容,学生一直对敲敲打打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很容易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加上课前我让学生回家通过网络学习准备的过程,课上让她们自己介绍学习内容,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效果应该也会不错。 教学重点: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难点:1.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 2.通过对民族乐器分类〔二〕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知识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建立民族器乐的系统知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 学 准 备 听唱法、情境法、提问法、聆听法、表演法 琴、电脑、教学光盘、板书、打击乐器等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课前动员,回忆已学过的民族乐器——拉弦、弹拨乐器。 二、教学过程 1.吹管乐器总体介绍: (1)我国吹管乐器的 1 / 3 发音体多为竹制或木制。 (2)主要乐器有笛、箫、笙、唢呐、管子。 (3)根据其起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以气流吹入乐器的吹口,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笛子、箫。 以气流通过哨片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唢呐、管子。 以气流通过簧片使管柱振动发音的,如笙、巴乌。 2.分别请学生自己介绍,教师小结。 笛是我国流行最广的吹管乐器,竹制,有一个吹口,一个贴膜孔,六个指孔,横吹。笛可分为曲笛、梆笛两种。曲笛的音色甜美、秀丽;梆笛的音色清脆、明亮。著名的笛子独奏曲有:《姑苏行》《鹧鸪飞》《扬鞭催马运粮忙》等;教科书中曾聆听的笛子演奏曲有:《牧民新歌》《荫中鸟》《水乡船歌》《京调》。 箫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竹制,是竖吹的管乐器,上有一个吹口,管身有六个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它的音色柔和而优美,音量不大,适于演奏悠长、抒情、恬静的旋律。 笙我国民族乐器中常见的簧管乐器,在若干装有簧片的竹管中插有一个带吹口的斗子,吹奏时,簧片振动发音。笙的音色高音明亮、清脆,中、低音优美而丰满。既可用于伴奏、合奏,也可独奏。笙演奏的代表作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唢呐在我国民间使用广泛,管身为木制的锥形管,开有八个音孔,上端装有一个细铜管,铜管上插一个苇子制成的哨子;下端有一个铜制的喇叭口,起扩音的作用。唢呐音色高亢而明亮, 音量洪大,是吹打乐器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它还擅长于模仿飞禽与昆虫的叫声。其中小唢呐也叫海笛。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聆听曲《百鸟朝凤》、六年级上册《京剧唱腔联奏》等就是用唢呐演奏的。 管子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吹管乐器,管身木制,上端插一个苇子制成的哨子,吹奏时哨子振 动发音。音色明亮而粗矿,高音紧张而尖锐,在吹打乐队或地方戏曲的伴奏乐队中,管子常作 为领奏的乐器。它还可以靠口形的变化模拟人声、动物叫声等。聆听著名的管子演奏曲有:《江河水》 3.打击乐器总体介绍: 打击乐器泛指由敲击而发音的乐器。 中国打击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应用广泛。 打击乐器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如云锣、编钟等;还有一些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梆子、板鼓、腰鼓、碰钟等。 4.分别请学生自己介绍,教师小结。 民族大鼓又叫花盆鼓。鼓框木制,两面蒙皮,用槌敲击鼓面发音。无固定音高。鼓的上大下小,形状像花盆。可用于民乐合奏、伴奏及戏曲伴奏等。 堂鼓也叫大鼓,木制的鼓框,两面蒙皮,用木槌敲击鼓面发音,有时也敲击鼓帮。没有固定音高。对于渲染气氛起很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合奏、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e2e005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