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翻译、解析

时间:2022-08-06 21:1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赏析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


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赏析

此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该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一千二百七十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fadc56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