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不到葑门横街,就不懂苏州人的生活 走在葑门横街,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虽然已经是上午10时多,但买菜的人还是成群结队,各色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人们忙着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喧闹声、吆喝声充斥耳边。 这是依着葑门塘而自发集聚的沿河老街,从一开始就是老百姓市集形式,如今延续着它原始的市井风貌,依然承担着满足柴米油盐的生活开销的功能。我们走到这里,感受着古今一成不变的鲜活浓烈乡土气息。 【街区名片】 葑门横街 葑门横街位于古城东南部,南傍一条叫葑门塘的河,东西走向,故称葑门横街。横街长约五六百米,可供三至四人并行通过,路面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青石路板。 自古以来,葑门横街一直作为葑门附郭集镇式城乡贸易中心而存在。以前,苏州东部的农民,都要摇了船运菱、藕、鸡鸭、鱼虾、大米及茭白、水芹等蔬菜来横街交易。2009年后,横街经过综合整治,再现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保留了多家老字号及农副商贸街市,散发出原汁原味的苏州市井文化气息。 【行走微日记】 留住市井文化之根 @多多爸1978:去横街老茶馆喝个早茶,顺道买一块用卤水点出来的豆腐,去老酒店沽一斤传统的粮食白酒。但我不知道这份安逸还能维持多久?在利润为王的现代商业冲击下,老店、老手艺人或将因收益低,难以为继。留住老手艺人,就是留住横街市井文化的根。保护苏州传统文化,绝不能缺了他们的参与。 @水母与蜗牛:上学那会,出了苏大东区的南侧门,步行约百米就到了横街的东头。横街看起来很脏,但却能吃到正宗泡泡馄饨。时隔多年重访故地,馄饨铺子仍在,下馄饨的老人已被年轻夫妇取代。坐进铺子,叫了一碗,吃的那叫回忆! 一条横街承载了最低成本的苏式生活 横街上最蔚为壮观的,是整条街密密麻麻的菜市,各种新鲜蔬菜鱼虾的摊点布满了路边。我们从西街走进,一条“横街水八仙赶集日”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南侧小楼,十来个鸡头米摊点一字排开,摊贩基本来自黄天荡一带,他们手指套着铁戒指,手法娴熟,饱满圆润的鸡头米不一会就盛满了一碗。“80元一斤,最新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鲜的,买点尝尝吧!” 直观的感觉是,横街是条拥挤而有些陈旧的巷子,一走进去,放眼望望,这些店铺都是随意摆放,甚至有些乱,但让人生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经营者也似乎不把你当外人。在吴家豆腐店,我们站在门口,可以直接看到店里是如何制作豆腐等豆制品的,而且每个工艺都是直白地操作,顾客站在门前一目了然。 摆在街头的还有鲜嫩的茭白、茨菰、莲藕等苏州人餐桌上的传统美食。铺子贴着铺子,店面连着店面。苏州人爱吃的糕团,上市时还冒着腾腾热气;水灵灵的红萝卜、碧油油的小青菜和扑翅挣扎的鸡鸭,还有倚门而坐的小贩的手剥虾仁。随意走一下,几乎能找到家里需要的各样物品。 葑门街道和横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时不断的时鲜吃食,包括水八仙、太湖三白之类本地特产,总能在这里买到,新鲜而便宜。沿街两旁,一家挨一家地开满各色店铺,其中一些是原来横街上的老店铺。“翁记木桶店”也是一家老店铺,店里陈列着三四十种品种,长浴桶、泡脚桶、马桶,应有尽有。最起码说,普通人家的生活琐事在这里都能搞定了。 民间工艺延续不是失去生活形态的空关街 横街老字号繁多,一批拥有绝活的民间手艺人散落在街巷,这里不仅有着日常生活离不了的鱼行、米行、面馆、箍桶店,还有钟表行、理发店、浴室、茶馆等其他业态的店铺。 在葑门钟表店,今年57岁的许琪传承了父亲许昌文的手艺,为登门的顾客维修各类钟表。12平方米左右的店铺,从墙到柜,从上到下,挂满、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晚清民国初年间出产的“自鸣钟”,也有父母辈结婚必备的“上海牌”。看着这些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追忆如流水般敞开。 从小,许琪就喜欢钻在钟表店里,看长辈们摆弄钟表的各种零件,看得多了,忍不住动手试试。渐渐地,他成了父亲的小助手。1975年,许琪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铜材厂,从事精加工维修工作。后来,许琪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常熟招商城做进出品贸易。虽然有正式的工作,但许琪从未离开过钟表维修行业。晚上,他向父亲学习维修技术,钻研各类书籍,掌握钟表的工作原理,和修理不同钟表的技巧。目前,许琪正在文庙开一家新店,是钟表文物收藏店。他向记者介绍,他也是一个藏家,已经收藏了500多个古旧机械钟表。 “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这是“老苏州”的生活方式。在横街,茶客有居民,也有卖完菜、做完生意的人。王连华是个“老横街”,他说,以前横街最出名的茶馆是椿沁园,茶馆连书场,每天都满座,开了日场还开夜场,街上来往的人流都是赶着时间听书的。最近,他正在配合街道,准备把这家久负盛名的茶馆恢复起来,原生态地再现当年的市井风情,点缀这条老苏州文化的街市。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城郊结合横街呈现动态江南水乡特色 我们站在朝天桥上,望着里河水波光粼粼,听东街花苑小区老居民杨知非介绍他的故事。 杨知非1949年从常熟恬庄(今张家港凤凰)来到苏州。当时,横街南面全是水田和农村,盛产鸡头米、茭白等水产品。杨知非就住在朝天桥边上的鱼行,当内场学徒,娶了当地姑娘。1952年,大儿子在这里出生。杨老伯记得,城外每天早上都有大量乡下人划着船,把农产品运到码头交易。当时,里河连着葑门塘,横街就是城里城外连接节点,也是河道陆路的交汇码头。本地菜非常新鲜,城里人都赶来买,买卖双方自行交易成了市集,而且,搭建的菜场里是空的,大家都摆在路边叫卖,“水八仙”成为葑门横街的一大传统特色,价格实惠购买也便捷。 “我到苏州60多年,一直住在这里,也一直是在横街买菜的。”杨老伯说。上世纪80年代后,东街和西街陆续建造房屋,这片水田和农村开始繁华起来,向城郊结合部转型,如今已是闹市。但是,横街的特点始终没有变,反映了市井生活。苏州有好几条叫“横街”的地方,但只有葑门这一条保持了原有风貌,紧扣着城郊结合的水乡特点。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9a591e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