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讲义

时间:2023-03-29 21:05: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课文分析: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二、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3.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四、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课文分析: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例子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问答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3、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四、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da338e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