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与输血、新生儿溶血、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 鹿红 陶艳华 713800 许多学生通过新闻媒体看到,有人因为患病需要输血,费尽周折却找不到匹配的血源,只因为她是Rh阴性。天津有一位少女,孩时因患病输了一次血,2004年因车祸需再次输血时,发现她是RH阴性,其母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女儿第一次输血时没发现这种情况?而且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还会影响她女儿的优生问题。那么,什么是Rh阴性?为什么这种血型的人很难找到?为什么还会影响优生? 所谓血型是指红细胞膜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和多糖化合物,如粘多糖)的特异性。在作用上这类蛋白质都是抗原,当不同血型输血时常会引起免疫反应,因此输血一定要注意血型的亲和性。人类除ABO的血型外,还有Rh、P、L、K、D、MN等十多个系统,除Rh血型外,其它比较稀少,在医学上关系不大。 1940年,Landsteiner等报道,当将恒河猴红细胞注射到兔中时,兔就产生出能使一切恒河猴的血都凝集的抗体;后来用这种含特殊抗体的血清,来检验人的血液,也能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块。由此识别出一种新的抗原,称为Rh抗原或Rh因子(恒河猴的学名叫Rhesus,前两个字母是Rh的血型)。人的红细胞中含有Rh因子的称为 Rh 阳性;否则称为Rh阴性。经调查发现,我国的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中约有99%的人为Rh阳性,只有1%为Rh阴性,在有些民族中Rh阴性较多,如苗族为12.3%,布依族为8.7%,塔塔尔族为15.8%,乌孜别克族为8.7%。白人中约有85%的人为Rh阳性,其余15%则为Rh阴性。这些数据对于输血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参考价值。 1、Rh血型与输血 随着人们对Rh血型的研究,原来的Rh因子已被分为多种形式,因而形成一套Rh血型系统。现在已普遍采用人类的抗Rh血清进行Rh血型的鉴定。在人类红细胞所含的Rh抗原中,以D的抗原性最强,因此认为凡属Rh阳性的人,其红细胞中含有D凝集原,凡属Rh阴性的,其红细胞中不含D凝集原。 正常的Rh阴性者,其血浆中本来不含有抗D凝集素,因此这种人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含D抗原)输血时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但是由于D抗原的红细胞通过输血进入体内,因此引起免疫反应,原来是Rh阴性者的血浆中开始出现抗D凝集素,在他以后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凝集反应。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重复输入同一个鲜血者的血液时,事先必须要做交叉配血实验,以免因Rh血型不和而引起输血反应。 2、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病 根据 许多家庭关于Rh血型遗传的调查,知道Rh+对Rh- 是显性。目前初步了解,Rh血型决定于第一对染色体上的、紧密连锁的三对位点,每个位点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Cc、Dd、Ee。每一个体可具有各种组合的任何三对基因。总的来看有8种单倍型:cde、Cde、cdE、cDe、CDe、cDE、CdE、CDE,它们两两相互组合可形成36种基因型。从表面看只有纯合的cde/cde基因型才表现Rh阴性血型;其他均表现为Rh阴性血型。所以Rh阳性的人可能具有很不相同的基因型,最常遇到的有CDe/cde,CDe/CDe,cDE/cde。 在医学上很早就发现有一种胎儿溶血症。其症状是:初生的婴儿患先天性贫血,生出来时就全身浮肿,表现黄疸病。轻者可自愈,重者可引起死亡。据报道,这种先天性的病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白人中比较多,我国很少见。病因长期以来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这病跟Rh血型及免疫反应有关,原来一个Rh阴性的女性如果和一个具有纯合基因型CDE/CDED的 Rh阳性的男性婚配,后代中就具有杂合的基因型CDE/cde,并且都是Rh阳性血型的个体。当这样的妇女第一次分娩时,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第二次妊娠中,母体血液循环中的抗Rh抗体随着血浆经过胎盘再流回到胎儿血液中后,就与具有Rh抗原的红细胞结合,再补体协助下发生溶血,结果形成新生儿溶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大约10%的胎儿因此死亡。一些幸存者也会终生耳聋或大脑麻痹。机理如图。 此外,由于Rh阳性的男性,不一定都具有纯合基因型CDE/CDE,而更可能为杂合子CDE/cde,这样的男性与具有纯合基因型cde/cde的Rh阴性的女性婚配后,后代中既可为Rh阴性(cde/cde)也可为Rh阳性(CDE/cde),所以发生Rh血型不亲合的可能性就大为减少。白种人中Rh阴性的人约占15%,大约有5%的Rh阴性妇女所生小孩中有Rh血型不亲合。当这样的妇女第一次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Rh抗体即可破坏进入母体的,具有Rh抗原的红细胞,使她不产生抗Rh抗体,从而预防Rh血型不亲合的产生。另外为新生儿换血的方法也可以使小孩得到有效的治疗。在我国,99.1%为Rh阳性,所以Rh血型不亲合所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较欧美的白人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8158f0d4d8d15abe234e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