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名记忆法

时间:2022-04-24 23:1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篇名,我是这样快速记住的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及再传弟子之间的言行录,在汉初有三种本子:一种是鲁的本子,叫《鲁论》。一种是齐的本子,叫《齐论》。又一种是古文本子,发现在孔壁中的一种本子,《古论》《齐论》比之《鲁论》二十篇,多了〈问王〉、〈知道〉两篇。《古论》比之《鲁论》,多了一篇,共二十一篇--它把〈尧曰〉下章〈子张曰〉一章,别为一篇。《齐论》和《古论》,到了隋唐,都亡佚了,只存《鲁论》一种本子。我们常读的就是二十篇的《鲁论》,那这二十篇的篇名如何来记,作者之前花了很长时间都记不好,因为认为这些篇名就是根据每篇第一句的头两三个字(不含“子曰”起的,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后来学习《论语》之后,发现它们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编者在编排之时有整体考量,于是试着整理其中的脉络,很快就把这二十篇的篇名记住了。现在分享给大家,看你们是不是也能一下子就记住了,或者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找出更妙的记法就是意外之喜了。

〈学而第一〉: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何以如此?我觉得是因为他的好学以至于博学,他十分推崇好学,是中国终身学习第一人。他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而承认自己是“学而知之”。所以,学习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故〈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学完了这些圣贤之道(大学之道),六艺之学,要去做什么呢?孔子一生,“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之后,一直谋求从政,以能恢复周礼,实现尧舜之道。子夏曰:“学而优则仕”,《论语》从根本上说是一部政治学,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所以〈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八佾是古代天子祭天的一种乐舞,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天子专用,规格最高。这里面有礼又有乐,周朝礼乐治国,孔子也是这样的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孔子治国强调施行仁政,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仁政才是里面的核心本质。八佾之表,里仁为美,故〈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治国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找?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当然从这里面挑选。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从他说起,再及他人,最后孔子,人物评述,尽在〈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冉雍,字仲弓,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是个雍容大度,能办政治的人,孔子非常欣赏。上篇说了自己的女婿,这篇再说其他弟子和其他时人,人才完备,都在〈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说完了别人,终于可以好好说说孔子自己了,孔子的自我评价、人生追求和教育理想等都在这一篇,所以我觉得〈述而第七〉是《论语》里最重要的一篇,要好好学习。

〈泰伯第八〉:为政以德,至德典范——泰伯,三以天下让,尧舜禅让,孔子都极为赞赏,至德无话可说。仁礼合一,就是〈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孔子说仁,因为学生问的多,所以谈的也多。那么孔子轻易不讲的是什么呢?孔子不为人知的思想境界就在〈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专记孔子为政时的行为礼仪和平常的饮食起居,是《论语》中最特别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篇。思想决定行为,看孔子的日常生活,请找〈乡党第十〉。


上论十篇说完了,下面再来说说下论十篇。

智仁勇,三达德,是儒家之必学,是行道的工具。下论开头的三篇即按此顺序展开。

〈先进第十一〉:先进的礼乐有质朴的品质,后进的礼乐太过繁杂,如何辨别选择是智慧的表现,智者不惑要看〈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颜回是仁者的代表,孔子曾经赞叹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要求他“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不忧请看〈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子路是勇者的代表,孔子曾经赞叹他“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认为子路好勇超过了自己,这样的人才是很难找得到的呀!勇者不惧就在〈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此篇是《论语》里最长的一篇,原宪是孔门最穷的学生,可是他却能安贫乐道,成就人格,不逊颜回。智仁勇三者汇集尽在〈宪问第十四〉。

下面三篇又很有意思,自上而下以三个名声不佳的当权者命名。

〈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乃无道昏君,是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幸亏国内多君子,还算会用人,虽无道,却没有亡国。 〈季氏第十六〉季氏是鲁国三桓之一,权力最大,虽是大夫,实是鲁国掌权者,是个篡权且僭越礼制的大夫。

〈阳货第十七〉:阳货本是季氏的家臣,结果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篡权,我也有样学样,后来控制季氏,成为专权的臣子。

《论语》把他们定为篇名是提醒后来的为政者千万不要重蹈覆辙,把政治办坏,同时也说明用人很重要,卫灵公会用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季氏用错阳货,久必受其累。

〈微子第十八〉:说完了当权派,接着就说在野党。微子是殷纣王的同母庶兄,纣王暴虐,劝谏不听,就远走他乡,虽是亡国的仁臣,实乃避世的智者。此篇多讲隐居的贤者。

〈子张第十九〉:此篇特别,皆弟子语,无孔子曰。孔子本无意隐逸,顺上篇而来,到此也不见了,只是几个学生在感念师恩,传承师教。 〈尧曰第二十〉尧帝是伟大的圣君,开启禅让之先,舜帝承前启后,禹汤文武,续接君道,俱是为政以德,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孔子最后以“三不知”照应开篇“三不亦”,首尾呼应,《论语》毕矣。

我就是这样把《论语》二十篇篇名快速记住的,如果用两句话总结就是:学习为政用礼乐,仁政靠人有老师,泰伯三让师无话,孔子也食人烟火。智仁勇三合君子,诸侯大夫臣子坏,在野隐居弟子传,尧启禅让知天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8c27df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