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掌握和理解本课的14个生字新词,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注意文中的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知道文章的叙事顺序,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通过自主阅读,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并且能够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何处 (3)通过文章人物间语言描写以及角色朗读,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的角色扮演朗读,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 (2)通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2、紧扣文本,体会人物形象,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懂天文知地理明人心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兴趣 四、课时准备:2个课时 五、教学设计: A、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激趣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2、三国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有一位相声演员说三国故事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告诉大家吧,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因为我们都知道,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话:“既(纪)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是周瑜,“何”生的是诸葛亮吗?(同学们笑) 同学们知道周瑜为什么如此妒忌害怕诸葛亮吗?想不想知道原因?相信学了《草船借箭》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听录音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解决文章中的14个生字词,指出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讨论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 周瑜和诸葛亮:瑜“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周瑜和鲁肃: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 鲁肃和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果然照办。 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草船向借了曹操10万支箭。 (三)细读课文,简要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段落 1、借箭起因(1-2) 2、借箭经过(3-9) 3、借箭结果(10) (四)精读借箭起因,体会人物内心 1、生默读,小组合作交流,仔细研究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从对话当中读出了什么?应该怎么读?(读周瑜的话步步紧逼的感觉、读诸葛亮就要有胸有成竹的风范) 周瑜:明知故问、暗藏杀机、步步紧逼 诸葛亮: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同桌之间练习感情朗读 (五)课堂总结 (交给学生总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才会如此咄咄逼人,逼诸葛亮接受军事任务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预习借箭经过、结果 (七)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曹操 诸葛亮 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 周瑜 鲁肃 明知故问 暗藏杀机 步步紧逼 B、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继续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篇课文呢?(生齐读:草船借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呢?那草船借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二)以读促悟,理解文意 1、齐读课文,找出借箭的结果(如期交箭)、引出周瑜“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借助周瑜的话进行下一步教学 2、自由朗读借箭经过,思考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学会找出具体语句,通过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逐一分析) 知天文——预见到第三天四更大雾满天(第二、六自然段) 知地理——(第七自然段)船头先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再倒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借助东风(在副板书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风向 首先 然后 知人心——采取小组合作探究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知人心,分别知哪些人? 周瑜——妒忌 鲁肃——忠厚老实(第四、五自然段) 曹操——生性多疑(第八自然段) 2、通过合作探究,找出相关语句,揣摩人物语气,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曹操、诸葛亮、鲁肃) 3、小组互评 (四)理解运用,激情结课 (练习)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坐的小诸葛亮相信有很多话想要对诸葛亮爷爷说吧?相信你们也得到了许多启发吧?同学们,请拿起笔,让我们的思维在笔尖流淌吧! 生:诸葛亮爷爷,你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周全再做决定。 生:诸葛亮爷爷,你真棒!我要向你看齐,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总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周瑜真的会服气吗?请同学们课后搜索《三国演义》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阅读思考。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瑜妒亮 如期交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知地理 知人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07679558fafab068dc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