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标分析 Word版

时间:2023-02-03 17:0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咏怀古迹(其三)》课标分析

邹城一中 郑媛媛

语文新课标对诗歌单元的要求:

1.对鉴赏诗歌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运用相关表现手法鉴赏诗歌。

2、通过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感悟杜甫所咏之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着“依据教材,有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学目标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规范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怀古诗是古代诗歌中一个最大的抒情主题,怎样掌握这类诗歌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而方法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基于这个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把第一个目标设定为运用相关表现手法鉴赏诗歌,通过对鉴赏手法的思考,不断地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咏怀诗就是有所感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通过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感悟杜甫所咏之怀。这首诗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


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所以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65ec2a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