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朋友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让没做过家务事的学生说说为什么。) 播放录音,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录音: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诠来帮他出出主意? B、讨论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台表演。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A、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B、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A、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B、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C、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这说明大家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好吗? 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 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ad341a52ea551810a687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