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 道德经

时间:2022-12-11 17:2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典籍里的中国 道德经

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属于一个时代,是中国哲学的开山鼻祖。老子询问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万物背后最寻的原则是什么,最终悟出了道。那么,老子是怎么领悟出万物之本,又如何写出《道德经》的呢?这要从老子小时候说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从小就十分的聪慧。但是因为李耳从小就喜欢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东方每天升起那么多太阳,东方还有多少个太阳等待升起?西方每天落下那么多太阳,还有那里有多大的地方,才可以容下那么多的太阳?水为什么总是流向低处?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因为如此的爱提问,等到李耳到了该学习的年纪,许多先生都不肯手下他。但是,有一位叫做商容的先生却不这么认为,商容认为李耳如此小的年纪就可以问出万物本源的问题,是上天赐予的好事,于是收下了李耳。其实,若不是商容先生,老子也许也不可能继续最寻。

到了国学,李耳也成为了问题先生,但是在这里,李耳遇到了同样喜欢发问的祁请,并且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不只一次,李耳和祁请通过发文,把讲课先生的脑子弄得一塌糊涂,索性不讲学了。

后来学成以后,李耳和祁请一起入收藏室为吏。在这里,李耳如同遇到宝藏一般发现了如山的书卷,并且立刻入了迷。甚至在读到唐尧之书的时候会看见唐尧就在自己眼前。读到大禹的时候也仿佛大禹就在身边。有一次,守藏室的太史发现李耳的悟性极高,此后,太史就全力帮助李耳。有一次太史罚李耳一夜在守藏室撒蜃灰,祁请不理解问什么挨罚


了还是回笑。到那时李耳深知,太史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更多阅读典籍的机会。

李耳从此热爱阅读典籍,并认为这个守藏室典籍甚多,是领悟大道的好地方。有一次,李耳向太史询问如何求导。太史指了指身边的灯,又指了指身边的典籍,问李耳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李耳便悟出:灯可以照亮典籍,而典籍可以照亮人民。

老子在守藏室的日子一日又一日的过去,年纪一年又一年的增长,但是道依然若隐若现。可老子坚信,自己每一天的努力都在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这个积累到达了足够。悟出了道。

老子认为,水是最接近与道的。水原本无形,但是却能应对所有形状。水无处不在,滋润着万物,万物依靠水生长。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到那时道却无处不在。道生于万物之前,所有物质都生于道,且最寻与道,万事万物都都存在着道。这正如水一般,这也是老子的思想。

后来,老子因为国家无道,准备出关隐居,但走到函谷关这一个地方的时候,被一个叫做尹喜的人拦住。尹喜请求老子著书,于是老子结合自己一生关于哲学,伦理,政治以及兵法的思考,写下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此书在后世被成为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是被翻译语言最多,出版最多的中国文献。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等都翻译过《道德经》。《道德经》也成为中古永远不朽的伟大典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0c2798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