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词及《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此次《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课的选修,我非常之高兴,从高中的不知哪一天便深深的爱上了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国的古代文化!这是我们的结晶,每当读来,不禁感叹我们华夏语言的优美,中国之风,风韵可谓万年不减。 谈到诗歌,可谓盛唐最盛,文坛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各领风骚,其诗其人让人钦佩不已。本人最爱李太白之豪放飘逸,不拘一格,洋洋洒洒,写尽大好山河。他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次是白长庆先生,居易之诗,“老妪能解”,文辞平易又不缺华丽不论。单是仅仅《琵琶行》《长恨歌》两首长诗,足以令我这个后世小子品味一生。每每抱卷读来,时而赞叹其诗之华丽,时而感作者遭遇之悲苦,情到深处,往往不能自己,潸然泪下。杜工部之诗取自现实,来自现实,写尽现实社会之悲苦,可悲在于小子生在当代社会,更没有经历现实的大起大落,工部之诗实在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不过一首《兵车行》,也会让我感到那对现实的无奈。 盛唐过后,繁华转身即逝,都做昙花一现。昔日繁华再也不会有,同样的,诗的繁华也到了尽头,虽然以后的诗人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再也难以超越“诗仙”“诗圣”,其后的诗人们大都是继承与模仿。小李杜是晚唐的一枝奇葩,李商隐善写七绝,他的诗朦朦胧胧,正如他给自己的许多诗起的“无题”这个名字一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杜牧的一生可以用他的事《遣怀》来概括: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以说他的才华是在他的后期才显露出来的,他对人生的感悟到底是什么呢? 诗歌自唐以后,宋朝文人大抵作词,著名诗人有苏轼、黄庭坚及欧阳修等,对以后的众位诗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不敢乱下结论。至清时,所记倪小诗人,诗词清新,我很喜欢,不论何时,中国的诗歌永远是一大文明自豪,相信它会永垂不朽,越来越被世界之人所了解、所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代表,本人以为诗居首位,其次在词,再次应属元曲与明清小说。我对词的喜欢远远的大于诗,原因在于词读来更易上口,感情的抒发更是尤为直接。词的顶峰时期在于两宋,两宋中北宋更为突出,且北宋的仁宗皇帝在位期间更是词坛的巨匠风起云涌之时。这种现象的造成也许是受当时的统治者决策造成的。两宋期间统治者重文轻武,许多军事大权皆在文官手中。北宋期间国威尚可,虽不能决胜于辽国,也不至于苟且偷生。所以此期间有范仲淹、欧阳修、三苏、晏殊、柳永等等词坛文豪。其中我最喜东坡之词,众人皆知,东坡之词尤以豪放见称,其“大江东去”、“赤壁两赋”一千多年来不知折倒多少英雄,不知感动多少文人;东坡之于西子湖,又有不解的缘分,为造福一方百姓,巧修苏堤,也许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记住的不仅仅只有他的诗词,还有他给我们留下的西子湖上那一道亮丽的风景„„欧阳修与晏殊之词,词藻华丽优美,读来便如身临其境,不知身在何处,只会体验那种无法言说的美;柳三变一生仕途坎坷,游荡于青楼之间“奉旨填词”,也许他的寂寞只有那些歌妓们才能了解吧?要不然在他逝去的那一天,为什么只有那些歌妓们筹钱帮他买了棺材,久久的送他?他的词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温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个男人对爱情的执着与不悔。 南宋比与北宋,国力已是大不如,并且偏居一隅,山河已是支离破碎,对金国只能是委屈和谈。此间词人吟花弄月般虽大有人在,但都是昙花一现,不值得被人赞同!那些值得敬佩的是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词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稼轩一直致力于回复山河,他的词描写军营生活,战场情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学期的诗词鉴赏学习,不知不觉马上就要结束,相信诗歌伴我同行,下面我选取了自己最爱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原诗为: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姆,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力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匪,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夜光照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不是因为它不现实,而是因为它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李太白为人直,不喜欢伪装自己,以他率真的性格对待每一个人,亲友也罢,陌生人也罢,他依然那么率真。所以他不适合官场,他也选择退出官场。他的性格让我佩服,但却做不来,我们都因为现实的一些原因而改变,变的不在相信彼此,很多人以为太白为人轻狂,其实并非如此,他只不过把自己的真带给了大家,诗中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本诗歌虽略显长,但层次极为简单。第一段是初见天姥山,远望而写它的气势,第二段便是照应题目中的“梦游”二字,太白入梦了,也写了天姥山的景致。二段不乏名句,像“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等皆是传世名句! 三段就是结尾,要离开了,依依不舍,借神仙放白鹿的典故再次说自己不会拘泥于俗世,会再次来这里游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便是这首诗最大的成功之处。 再说一下此诗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明白了这些,就不难了解为什么最后在诗的结尾作者发出了那么激越的呼声„„ 下面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了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个人认为古诗的鉴赏不能执着于翻译,一旦翻译成现代汉语便觉索然无味,在此处从教材之上借来译文,只是为更好的理解一下诗的大体意思。 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个长长久久的事,它让我乐醉于其中,体会山的包容与海的壮阔! 感谢有你,中国古代诗词。 —2010年12月1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14670dba1aa8114431d9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