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数字鸿沟”个案研究及对策探讨-精品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数字鸿沟”个案研究及对策探讨 摘要 高校“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存在于高校校园内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高校“数字鸿沟”的本质,剖析了其成因,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接入 信息使用 随着以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兴起,“数字鸿沟”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并引起了众多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各国都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最先关注这一问题的美国,“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话题,一个经常把人和社会上的不平等联系起来的抽象符号,并激发人们对于解决由于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希望。”①而在中国,数字鸿沟概念一经引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纵观我国目前对于“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国际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和城乡数字鸿沟的探讨,而对于高校“数字鸿沟”问题则鲜有人涉及。本文将对我国高校“数字鸿沟”现象进行剖析。 一、高校“数字鸿沟”的内涵 1.高校“数字鸿沟”的含义 关于“数字鸿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在中,数字鸿沟的标准表述是Digital Divide,有时也称为Digital Gap或Digital Division。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后,有人将它译为数字落差、数字分化、数字差距,也有人将它译为信息鸿沟、数码鸿沟或电子鸿沟。诸种称谓的不同,不仅表明了人们对它理解的歧义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提出。1995年,美国马克尔基金会的名誉总裁利奥伊德·莫里塞特(Lloyd Morrisett)率先使用“数字鸿沟”一词。他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信息穷人”(information have-nots)与“信息富人”(information haves) 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他将之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同年,美国商务部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一份名为《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中也对“数字鸿沟”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并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采纳和使用互联网的差别。报告指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② 继美国之后,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数字鸿沟”问题。2001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发布了题为《理解数字鸿沟》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数字鸿沟”是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商业部门和地理区域,在接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上存在的显著差距。③2003年,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发布了旨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并指出,“数字鸿沟”的准确含义是指世界上享有信息技术的群体和被信息技术排斥在外的群体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些群体内部彼此之间不转让信息的情况。 虽然上述定义有的侧重于拥有信息量的多少,有的侧重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有的侧重于信息利用能力,但它们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层面,从网络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界定“数字鸿沟”的,其内容既包括信息硬件和软件的拥有,也包括网络的接入、使用、普及或扩散程度。因此,可以这样定义“数字鸿沟”——它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应用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以及有效利用方面出现的差距。 数字鸿沟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宏观、微观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国际数字鸿沟,即不同国家间在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机会,以及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的差距,如中国与美国间的数字鸿沟等;后者主要集中于国家内部,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地区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年龄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种族数字鸿沟、教育数字鸿沟,等等。本文所讨论的高校“数字鸿沟”是微观意义上的,重点考察存在于高校校园内不同学生群体(如男性学生与女性学生、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等)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 (二)高校“数字鸿沟”的本质 “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有三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经济鸿沟。2002年的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指出,数字鸿沟就是经济鸿沟。④第二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在应用和普及方面的不平衡。胡鞍钢、周绍杰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同时也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⑤第三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就是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源于知识沟和信息沟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沟现象。”⑥ 笔者认为,高校“数字鸿沟”的本质是“知识沟”(knowledge gap)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演绎。我们在考察“数字鸿沟”问题的时候,一般从接入(access)和使用(use)两个层面入手。接入层面主要涉及电脑的拥有、互联网的接入等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而使用层面则涉及使用的质量与效率上的差别。高校“数字鸿沟”因此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内“信息富足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在不同群体中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二是校园内“信息工具使用良好者”和“信息工具使用不良者”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不同学生群体之间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技巧的差别。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除了贫困学生群体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拥有自己的电脑之外,校园网络的普及使所有人在互联网的接入上都是平等的,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2a872f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