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时间:2022-03-21 19:29: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故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 黄波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礼记》中的《学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能够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亲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奶奶,我不上学”或者“妈妈,我不上学”是因为学生的作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或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快乐,学校吸引不了学生;更是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亲其生”,与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把老师当朋友。

一、教师给小学生讲故事,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亲生”“亲师”

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特点,教师给学生讲儿童故事,不仅故事的情节能吸引学生,且讲故事的教师也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能让学生“亲师”。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故事是极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阿基米德如何帮助国王鉴别王冠中的含金量的故事;祖冲之小时候用麻绳量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长大后算出圆周率,其它国家早发现一千年;数学家高斯请妈妈给做萝卜灯晚上坚持学习数学的故事等。数学家们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点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二、在故事中渗透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设计生涩呆板,学生就难于保持好的学习状态。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更是学习的一种兴奋剂。 多给小同学讲些小故事,特别是有关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将小学生爱听的故事与所要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课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友谊,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在低、中年级数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在故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对听故事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如口算数学题:“小熊与小山羊摘果子,小熊搞了三个苹果,小山羊摘了五个苹果,他们一共摘了几个苹果”

“光头强偷了熊大的五个苹果,熊大还有三个苹果,问原来熊大有几个苹果” “鸟妈妈捉了四条小虫,喂了三条小虫给小鸟吃,还剩几条小虫” 这类创编的数学小故事,不仅是学生熟悉的动物,而且也能在故事中解决数学知识传授的问题。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数学故事也要与时俱进,与当下的动画片相结合,与生活环境相结合。


鸡兔同笼问题是原来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解决方法有列举法、假设法、方程解法。但是现在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的第一节数学广角中出现了。四年级教材中重点讲述了列表法,还简介了假设法。列举法是按照一定顺序列表,将数字从小到大验证,很直观,不费脑筋,容易解题,但较费时间。假设法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假设法有设兔变鸡、设鸡变兔,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思维打开,打破常规,学会假设,算法是很多的,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有点困难。

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生:《熊出没》 师:你们喜欢哪个? 生:熊大。

师:喜欢它什么? 生:爱护环境。 师:讨厌谁呢? 生:光头强

师:讨厌它什么? 生:…… 师:下面我们看一段《熊出没》的片子,大家想一下,熊大有几只脚?光头强有几只脚? ……

《熊出没》是儿童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教学中,将兔转变成熊大(四只脚),将鸡转变成光头强(两只脚),放上一段《熊出没》,提高学生兴趣,再转到鸡兔同笼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起兴趣,而且将知识转变成小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更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学习,效果更好。

数学中的小故事很多,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将当代的动画片,生活中的事例等,都可以创编成数学小故事,这样,学生不仅熟悉,而且也感兴趣,教学起来也效果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7f41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