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鲁迅书籍装帧的艺术的要素分析和风格概述 作者:王苑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1期 摘 要:作为开拓和倡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改革的领军人物,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在视觉要素的运用上,图形表现方法灵活、兼容并蓄;文字新颖多变、个性鲜明;色彩运用惜色如金、以少胜多。透过鲁迅书籍装帧呈现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批判与继承,中西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鲁迅;书籍装帧;视觉要素;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105-01 鲁迅先生一生中一共为六十多本书籍进行了装帧设计,特别是在封面设计上,这也是他在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上成就最突出的地方。这些封面设计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字体、图形、色彩,体现出书籍的整体风格,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于是每一个图形、每一个字、每一个颜色,都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也体现出了鲁迅书籍装帧艺术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 一、鲁迅书籍装帧艺术的视觉要素分析 1、形式多样,兼容并蓄的图形 封面设计中的图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图形、图案是一种最为简洁和明了的视觉传达方式,同时还能够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在鲁迅的设计中,体现出一种古今融合,兼容并蓄的风格,同时给人一种生动、自然的感觉,有时候还能给人以特殊的哲学思考。1926年出版的鲁迅的第二本小说《彷徨》,是鲁迅和设计大师陶元庆一起设计的,书面采用了橘红色的色彩,用深蓝色画出了三个小人,他们面对着同样是深蓝色的太阳,显得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和文集的题目《彷徨》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大胆的设计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也体现出了鲁迅和陶元庆的创新意识。《梅菲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是一本西洋画册,在这本画册的装帧中,鲁迅采用了兼容并蓄的中西融汇风格,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风格,深蓝色调底色,右边是白色的长方形竖块,写着书籍的名字,采用线状的形式。对于国内的观众而言,看到的是旧封面的新内容;对于国外观众而言,看到的是新封面的旧内容。新的观念和形式,让中国传统书籍装帧中的图形构成有了全新的视觉效果,既有传统的味道,又包含了时代的特色。 2、新颖多变,个性鲜明的文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字也是书籍装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作为中国文字来讲,甚至有专门的文字艺术——中国书法,可见文字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大。在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对于文字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视的。首先是中国书法字体的运用,中国书法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征,鲁迅先生的字体笔画均匀,清秀有力,有一种绵绵不绝的生机孕育其中,所以有的书籍设计中,他往往采用直接书写书名的方式,有的时候还配以简单的图形,呈现出一种朴素但是不单调的感觉。其次是对美术字的运用,美术字相对于手写体和印刷体来说,更加丰富多样,也更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意趣和需要。这些美术字在具体的表现中,常常被概括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样,线条上或者艺术的弯曲,或者夸大的变形,让观众在阅读书籍之前,就有了一种明确的心理暗示,同时设计本身也成为了书籍文化魅力的一部分。在《域外小说集》一书的设计中,因为是域外小说,观众大多都没有阅读过,表现为一种好奇感。鲁迅采用了中国繁体字,对这五个字进行了线条上的弯曲和夸张,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好奇之感,从而从封面上就吊足了阅读者胃口。在印刷体的使用上,鲁迅也常常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新意,1936年设计的《花边文学》,采用了竖排的宋体字,并且用黑色的花边将书名圈了起来,因为花边的使用,使得印刷字体不再呆板,同时还巧妙地与书籍名字相契合,看似简单,其实却融合的作者独特的情思在其中。 3、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色彩 我们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就可以感觉到,鲁迅先生的情感色彩都是比较激愤的,或者说是比较纯粹的,这种情感上的色彩,直接影响了书籍装帧中的色彩使用。首先是他喜欢用红色和黑色,在他看来,这两种色彩表达出的情感指向更为鲜明和强烈,红色不是代表着中国传统喜庆的大红色,而是一种暗红色,血的颜色。黑色则是如墨的黑。在他的《呐喊》艺术中,暗红色的底色,鲁迅手书黑色的“呐喊”二字,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黑色代表着当时黑暗的社会,而红色代表着仁人志士的鲜血,这种呐喊是勇猛的,不可阻挡的。其次是鲁迅对于色彩的吝啬使用,他的书籍设计中,最多用到两套色彩,大多都是一个颜色,除了当时印刷水平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鲁迅受到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使用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认为色彩过于花哨,容易喧宾夺主,而单色调的使用,使得画面朴素淡雅,富含韵味。 二、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中的艺术内涵 通过对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中视觉要素的分析,可以用“民族化”、“拿来主义”、“现代性”三个特征,对鲁迅对该项艺术创作的内涵进行总结和概括。首先是民族化,鲁迅之所以对于陶元庆的作品十分欣赏,就是因为在他看来,陶元庆能够很好地处理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关系,而他本人也是艺术民族化的积极倡导者。比如他十分热爱收集中国古代的拓片,并将其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他在童话集《桃色的云》中,就采用了汉代画像中云彩的图案,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化的坚持和追求,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他启迪了之后的如钱君匋等一大批人对于民族化重要性的认识,让书籍设计中民族化的表达这一传统得到了传承。其次是“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主义”是一个褒义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融合和借鉴。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和欧洲绘画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他的书籍设计中,融合了不同西方艺术流派和日本浮世绘风格的作品极多,同时将这种外来文化要素和中国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传统文化要素相融合,体现出鲜明的融汇性和时代性。最后是现代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推动了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现代装帧设计的引路者。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影响。一是文学象征性在书籍装帧中的体现;二是在他参与下的封面设计或是他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都毫无例外的渗透着一股悲凉的文学意蕴。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对鲁迅书籍装帧艺术及其实践的剖析,我们认为,无论是走“民族”的艺术道路还是走“世界”的艺术道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探求未来。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读者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对于书籍质量的追求也在与日俱增,书籍装帧领域里的设计家们面对这样的挑战亦应做出自己的选择,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王观泉著《鲁迅与美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0月。 [2]贺国强,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4。 [3]杨里昂著《跟鲁迅评图品画》,岳麓书社,2003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fd1e4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