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元庆书籍装帧艺术研究 作者:张建强 来源:《艺海》2014年第08期 [摘 要]二十世纪初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交流、碰撞的大环境中,许多艺术家陷入迷茫,而陶元庆将时代性与民族性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对推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陶元庆 书籍装帧艺术 陶元庆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开宗立派式的杰出人物,他与丰子恺、钱君陶被并称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三大家。 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就喜爱绘画,在小学时国画就比较出名,有不少人求他作画。后来他在上海的报馆工作期间,有缘结识了狄楚青等人,饱览了狄楚青家藏的有正书局出版的古代名画以及中外各国的美术图案;后又求学于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师从丰子恺和陈抱一等诸多名家学习西洋画。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西洋绘画都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和不俗的学养与见识,这为他以后的书籍装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美学基础。 陶元庆与鲁迅是同乡,他是鲁迅得意门生许钦文的密友,经由许钦文介绍从而结识了鲁迅。热心提倡新美术的鲁迅非常赏识陶元庆,一再邀请他为自己设计书籍封面, 由此催生出了一批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绝品的书籍封面设计的佳作。 1924年《苦闷的象征》的封面设计是陶元庆为鲁迅绘制的封面设计中最早的一幅,中国新文艺书籍用图案作封面设计也便由此发端。《苦闷的象征》的作者是日本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作品集中地反映了“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本”这一文艺见解;人们为了排除“生的苦闷懊恼”,就要运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鲁迅先生认为,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的文艺观,对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便把它翻译过来。 陶元庆以《苦闷的象征》一书的内容为原本,用夸张、变形、象征的艺术手法,设计了这样的封面图案:采用对比强烈的红黑两色,在团扇形的构图中, 描绘着一个披着长长的波浪似的黑发,在受压抑的环境中挣扎着的半裸女子的形象;她用脚趾夹着钗的柄,并用鲜红的舌头舔着钗的尖头,用这略带恐怖、悲凉的画面和郁悒的线条以及对比的色彩表达出所谓“苦闷的象征”,让人毛骨悚然。鲁迅当时看了这帧封面图案, 高兴地连声说道:“很好, 很好!”,在《苦闷的象征》付印前,鲁迅为该书写的《引言》中又专门说到陶元庆所作的这幅封面画:“在这里我还应声谢朋友们的非常的帮助——陶璇卿君(即陶元庆)又特地为作一幅图画,使这书被了凄艳的新装。”[1] 当初限于经费用单色印刷迅速售完,再版就用复色印,这在当时新文艺书刊中实属少见。现在,这本原版书早已成为藏书家们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835ce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