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与互换的顺序 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图2—6同源染色体靠近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学生理解交叉在前,互换在后。 不少老师及教辅也描述为“交叉互换”。心理上的诱导作用,学生在听到这个名词时,就会在脑海里产生一种“交叉引起交换”的主观印象。且认为这个顺序看起来蛮合乎逻辑的:先将两条染色单体交叉起来,再片段断裂,互换片段。这种感觉上相对合理的逻辑关系会让学生对这种点记得特别牢,且很难纠正。 上图的其实有个知识性错误,就是认为染色单体可以在联会时可以发生大片段的空间变换,类似两个同桌将脚将脚伸过去交叉在一起一样。而实际上,在交换时姐妹染色体单体间是存在黏连物质的,很难像上图一样,将被交换的蓝色片段和红色片段通过左图这样进行空间上的变换。如下图所示,因此,想要完成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需要在同一位置上“断裂并在交换点处进行拼接”才能实现,这样拼接就会出现一个交叉点,但被交换的片段还是和原来的姐妹染色单体靠在一起(中间这幅图所示,蓝依旧靠着蓝,红依旧靠着红)。这幅图比人教版那幅图可以更好的说明交叉出现时已经完成交换了。 再结合下图梳理下交换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形成四分体,联会时可能会在某个点进行断裂重接进行交换,并进行交叉,但在中间这幅图(图3)时交叉由于同源染色体靠的过于紧密,是不可见的。等同源染色体逐渐分开时(图4),就会出现可见的交叉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1d9c98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