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大到剑桥 李一静 提笔完成这篇文稿的时候,微风正拂过窗 外的桂花树,浓郁的花香令人沉醉。今年可算 得上是我人生中第四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了,在 这一年我不光收获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 位,也迎来了儿子的降生。同时,这也是近10 年来第一次能和我的母亲一起过中秋,我们一 起坐在窗前赏月、看烟花、吃月饼,享受着难得 的家庭团聚的时光,历数着过去11 年里几次 中秋节的场景。 2001 年可算得上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里 程碑。在这一年,第一次远离家乡,走进了青 岛大学的大门,开始我的大学生活。这一年 的中秋就在新生军训刚刚结束之后,我第一 次自己跑到车站去排队买回北京的车票。当 时青岛到北京好像只有一列火车,并且只有 站票。第一次离家的我毫不犹豫地买好票, 站了13 个小时,为的只是在家呆两天。在开 学伊始的班会上,辅导员韩旭老师就为我们 介绍了之前几届学长学姐们成功考研、保 研,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继续深造的故事,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也暗下决心,把北大作 为我本科阶段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现在回 想起来,自己当时真的很有毅力,能够坚持 每天早上6 点多就起床晨读,抓紧课余时间 做好各门专业课的复习预习工作,同时加强 英语学习,这也为今后的留学考试打下了很 好的基础。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轨迹 就是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好友经常打 趣我说,你怎么那么能坐得住呢?怎么能忍 耐得了那么烦闷、日复一日的学习?现在回 想起来,当时没觉得闷,可能是找到了学习 的乐趣吧。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坐得住,我 得以四年内每个学期都拿到一等奖学金,也 愈发坚定了自己初入学时的想法,去北大! 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2005 年是我人生中第二个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年头。在这一年,我同时获得了北京大学 和北京师范大学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的通 知书,最终选择了梦想中的学业殿堂———北京 大学。进入北京大学后,我师从生态学系曾辉 教授,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参与了多项 生态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并发表了2 篇高质 量的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顺利 如期获得学位,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京区 地理学论坛三等奖。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 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担任学生助理工作,拓 宽自己的视野。参与组织了北京大学首届国际 大学生环境论坛,任自然分论坛负责人。 2008 年硕士毕业前夕,从学校官网上了 解到当时留学基金委正在开展“建设高水平大 学”项目,其中有一个子项目是“留学基金委- 剑桥大学海外留学生全额奖学金”项目。剑桥 大学作为世界知名的一流学府,一直都是诸多 学子向往的地方,我当然也不例外。既然有这 样一个机会,自然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成功。 所以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的同时,我开始积极 备战雅思考试,同时也开始联系剑桥地理系的 教授。我现在的导师 Hai ni ng教授很快就回复 了我的邮件,对我申请攻读博士的想法表示支 持,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考完雅思等成绩 的阶段,我就按照剑桥大学研究生委员会网站 上的要求着手准备各项申请材料,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研究计划了。在攻读了多篇 Hai ni ng 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后,我决定选择犯罪地理 学这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并选取了我 比较熟悉的广东省深圳市作为案例研究选址。 最终,这份研究计划获得了 Hai ni ng 教授的高 度赞扬,并免除了我的电话面试环节,直接录 取。不 过,剑桥的录取是三方同时进行的,光有 系里的首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剑桥研究生委 员会和学院的录取同时取得才行。这里的学院 和我们传统意义的学院有所差别,属于剑桥和 牛津特有的学院制的产物,主要管理学生的日 常生活,比如食宿等问题。多方咨询后,我选择 申请了剑桥排名第二位的圣约翰学院,这所学 院也是金庸先生就读的地方,并最终顺利拿到 录取通知。所以,2008 年秋天,我远赴英伦开始 了海外求学的生活,同时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三 个里程的开始。 初到异国,就和当时刚刚走出青岛火车站 的感觉一样,充满了新鲜感。但同时,语言环境 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令人不得不在开 始科研工作的同时,分心出来适应新的环境。 剑桥31 个学院以及众多院系分布在城市中心 的不同地方,随处可见的古堡、博物馆、教堂, 都在诉说着这座具有800 年历史的名校的历 史。不过很快新鲜感就被忙碌的新生活所取代 了,这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国内非常不一 样。由于每个人的奖学金来源都不一样,导师 并非那个为你提供经济资助的人,相应地他们 也没有对应的权力来要求学生参与其科研项 目等,除非这些是支付薪金的。而博士生们则 需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自己, 自己制定科研计划,同导师约见并讨论问题, 更改计划,寻找并独立申请调研经费,完成各 类报告,并定期向导师反映进度,最终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在4 年的博士期 间,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主要的工作 包括课题选取,方法确定,数据收集等等都是 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 多人会说读下来一个博士,就是用4 年的时间 完成了一个project。不过,这个过程本身也确 实令人受益匪浅。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的 论文设计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在深圳市进行社 区调研来采集数据的。前期需要做很多的准备 工作,我从一个纯理工科学生过渡到社会学领 域,从头开始要学很多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调研经费的筹集也颇费功夫,最终我获 得了英国皇家地理协会的资助,拿到一笔每年 在全英国仅资助一位学者进行中国研究的资 金,得以顺利开展我的工作。而中期的调研过 程则很好地考验了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同 陌生人的交谈中迅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以 及如何拓展社交网络,完成自己项目的能力等 等。后期的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则主要体现个 人的学术素养。 2012 年,我在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 基本告一段落,进入了最终的论文撰写阶段, 同时,家庭的新成员也在剑桥降生了。这段时 间,可算得上是过去10 年来最充实最忙碌的 日子,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挤出时 间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另一方面要照顾新出 生的小宝宝,同时还要做好准备,举家搬回国 内。所幸的是,有家人的帮忙,一切都顺理成章 地完成了,我们也终于第一次有机会在上海度 过了一个难忘的全家团圆的中秋佳节。 回想过去11 年的求学路,青岛大学是我 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我扬帆远航的港湾。前 阵子回去看本科毕业后留在青岛的老友,她 打趣说,当初读书的时候你就说要去北大读 研,之后去比那更好的大学读博士,然后还要 在博士毕业前把孩子生了,然后找一份称心 如意的工作,现在看来你当初的梦想一个个 都逐步实现了呀。仔细想想看,还真是如此, 我11 年前的梦想,现在居然都实现了。当然, 这同合适的机会是分不开的,我就是不断努 力提高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在遇到机会的时 候能够把握住,同时充分相信自己,不遗余力 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最终梦想都成为 了现实。 李一静,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5 届毕业生。2008 年赴英国剑桥 大学攻读 地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12 年顺利完成学业, 回国就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4f6a6ff5335a8102d220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