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读书报告 书目版本与简介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杨品泉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剑桥中华民国史》是一部由费正清主编的关于近现代中国史的高水平学术专著。视野全面、对经济史、文化史、经济制度史等全面、广泛的涉及,力求整体性还原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史实与史观结合紧密,理论观点清晰。但由于毕竟已是上世界80年代著作,受到当时学术水平制约,存在不少资料谬误。 主要内容 1. 中国近代化的源动力是“沿海中国”与外部世界主导的冲击相结合的产物,导致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分野。而占据主导的“内陆中国”则呈现反现代化倾向,中国的近代化是西方冲击下“内陆中国”不断反应的结果。 2. 袁世凯与中国第一次立宪政治时期是政治激进主义与社会保守主义交织的辛亥革命未能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产物,袁世凯所领导的军阀势力同不成熟立宪政治的矛盾最终使立宪政制的构建失败,中国沦为军阀割据的时代。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资产阶级兴起一起,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层面的现代化转型;彻底否定传统价值观的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传入做出铺垫;两者均为“对西方反应”的产物,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形态。 4. 苏联促成了国民党松散腐败的结构与共产党的幼稚状态的联合,使得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与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汇合为国民革命,成功调动起了中国全社会的革命力量;由于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导致最终革命的结束。 问题: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中国的近现代社会转型,费正清的“冲突-反应”理论本质上属于文化冲突论,认为近代化是西方主导的一次文化冲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转型。然而很明显,西方文化在中国殖民主义活动产生的负功能远远大于其正功能。因此,是否以结构功能理论,将中国近现代历史转型看作是国际环境变迁下的结构功能重组更为合适?(传统的统治结构、统治方法、社会原则重组后再次成为党治政权的基础) 个人感想: 1. 由于客观因素,《剑桥中华民国史》还存在有不少史实错误。但仍不影响其不同由于其它近现代史书的特点,将经济因素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分析政治变革背后的经济与文化动因。这一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却难以做到。 2. 辛亥革命本身既是一次成功的“光荣革命”,也是一次失败的立宪革命。因人设法的传统在宪政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对后世宪政发展起了致命的破坏作用。宋教仁本人亦是破坏宪政的元凶。 3. 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立中央集权与政治民主化的内在矛盾。中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得中国必须建立中央集权,而中国的政治地理状况又决定了北京为中心的集权政府是反民主化的;这一内在矛盾贯穿了近现代革命历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e3b520da38376bae1fae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