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开意象的浆果

时间:2022-04-09 07:2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剖开意象的浆果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如果把诗歌的意象比作浆果,欣赏诗歌一般有三种形式:有较高文学修养和丰富鉴赏经验的人

从容咀嚼,精心品味;一般读者略知其味;少数人囫囵吞枣,尝不出滋味。明确意象的构成及作用是欣赏诗歌充分获得情感享受和吸收“维生素”的有效方法。

正如很难想象没有节奏的乐曲,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意象的诗。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件。诗歌的

建筑,离不开意象的砖瓦。意象以文字为外壳,内部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的属性,也包括诗人的主观情感,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意象凝固积淀着文化的内涵。这种内涵不是固定唯一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

梅的植物属性是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

红等颜色,味香。梅成为诗歌意象,其中赋予了人格化的象征。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也满怀感伤,孤芳自赏。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词塑造了时代先驱,革命战士的英雄形象,对“梅”这个意象进行了开拓创新。

《再别康桥》有以下意象:西天的云彩、金柳、夕阳、青荇、水草、水潭、彩虹、梦、星辉、

夏虫。先看视觉意象,从夕阳到星辉,时间顺序清楚。夕阳、金柳、青荇、彩虹和斑斓的星辉,使康桥如在动态的画中,色调鲜明,色彩丰富,浸透了诗人的热爱。再看听觉意象,本应“在星辉斑斓星放歌”,而即将离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更表达诗人无限眷恋的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的离别刻骨铭心,连“夏虫也为我沉默”,心有灵犀地慰藉诗人善感的情怀。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在古典诗词中的喻示离别。早在唐代就有折柳相送的风俗。柳谐音“留”,朋友离别,多少

情意都寄托在一枝翠柳上。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典型的例证。康桥的柳是夕阳中披着满身金霞的柳,像是婀娜妩媚的新娘,让人如何忍心分别!徐志摩对传统意象进行了大胆的创造。诗人总是不满足于重复旧的意象,而是不断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表达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对于“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加以开拓——愁如烟草,如飞絮、如梅雨,“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因此他还有了“贺梅子”的雅号;李清照的“愁”更有了重量,“只想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0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青荇”这个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地飘游。娴静貌美的好姑娘,是我一刻不停的追求。追求不到,醒呀梦呀思念她。思念呀思念,翻来覆去睡不着。《关睢》以荇菜起兴,抒发极力追求“淑女”的感情,而徐志摩心仪的“淑女”——康桥就在身边,他想要终生厮守,“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榆荫下的潭就是拜伦潭,诗人曾在此读书,乘凉,遐想。明明清泉涌流,偏说不是;明明是夕

阳下飘浮的水藻,却说是揉碎的彩虹。真是亦真亦幻,如在梦中。徐志摩曾先后就读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学习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20年代初他带着平等博爱的观念留学归来,希望在中国实现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制度,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现实只能使他处处碰壁。写于1927年前后的《我不知道风——》就是这一时期思想的反映:“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诗人第二次来到剑桥,故地重游,依旧不能忘却振兴祖国的理想,而且——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英国毕竟不是父母之邦,剑桥之行也只是匆匆,不能沉醉在美好的理想中,因此诗人说: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常有人说徐志摩的诗欧化,对此台湾诗人余光中评论说:“从这首诗看来,并不如此,综观全

诗,无论在情调上或词藻上,都颇有中国古典诗的味道。‘寻梦?撑一支长篙’以下4行,简直宋词。‘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两句,更有李白的神韵。诗人再别康桥,悄悄的不是别离的钢琴或提琴,而是笙箫,仍不失中国气质。”杜牧有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呜咽的箫声最能勾起人的幽思。再别康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保存康桥完美的印象,何须箫声,最好是“悄悄”

诗歌光有意象还不够,诗人还需对意象进行组合构建,形成意境。初期的中国新诗努力打破旧

诗词语言形式的枷锁,不免走向极端,部分诗歌出现了全盘欧化的倾向,另一部分诗歌“作诗如作文”丧失了诗美。新月派重建诗格的主张使新诗恢复了活力。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主张诗要有音乐(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也认为“一首诗秘密也就是它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再别康桥》就是这种诗歌理论产生的优秀作品。这首诗四行一节,每节诗行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六七八字不等,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字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将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函、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 1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徐志摩曾经说过:“我希望我将来能得到他(雪莱)那样刹那的解脱,让后世人谈起就寄与无

限的同情与悲悯。”真是一语成谶,19311119日,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英年34岁。不管历史如何误解,徐志摩对新诗的贡献都不能泯灭。拂去蒙尘,他的诗歌依旧以独具的魅力放射出光彩。

参考资料

《徐志摩抒情诗》,作家出版社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徐志摩诗小论》(余光中《分水岭上》 《论意象》(金光中《掌上雨》

《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新诗创作艺术谈》,江苏人民出版社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1f198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