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对教育不公社会学概论新修

时间:2023-03-12 15:2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性别差异对教育不公社会学概论新修

()意识形态上存在社会性别不均衡

教育对个人精神的影响远远大于她自身的天然内在本性。教育内容来看,文化知识教育向受教育者提供的是隐含性别不平等意识文本,许多课本教材内容一如既往地忽略着女性的真实感受和生活状态,不断重复着刻板的性别气质模式,掩盖和美化了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性别关系。在大量的文章中,对女性表现要求正体现了社会性别规定对女性气质的要求。对女性气质的要求是:“温和、谦虚、恭谨、支持、同情、怜悯、温柔、抚爱、直觉、敏感、无私。”与此相对,在教育中对男性气质的要求则是:“决断、进取坚强、理性或逻辑思考、抽象思考和分析能力,还有控制情感的能力。”实际上,这样的教育实现了对女生的主体性的压制。女性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的匮乏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她们的创造力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从教师期待理论来看,教师对男生的高期待可以诱发男生优异行为的产生,而男生在高期待下产生的优异行为更促进了教师对他们的高期待和充分的互动关系;相对的,教师对女生的低期待,消弱了女生努力的动力,由此产生的女生低于男生的表现,进一步加深了性别的刻板印象,使教师难以对她们产生高期待,互动关系减少。在男生那里的教学的良性循环和在女生那里的恶性循环促成了男性神话的建立。期待能被学生感知,感知的过程就是男性神话建立的过程。这种过程在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基础上得以顺利地在教育领域延续,通过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止了打破神话的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84e6e1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