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生无愧怍——林伯渠的入党故事 作者:王军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6期 王军 林伯渠出生于临澧县一个书香门第。1904 年春天,林伯渠告别了家人、父老和师友,与湖南省数十名官费留日学生一起由长沙乘船前往日本。1905 年8 月20 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国会议员阪本金弥的别庄,举行成立大会,林伯渠参加了这次会议,加入了同盟会。这是林伯渠一生事业的第一个重要起点,从此他便踏上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成了职业革命家。 1921 年1 月,林伯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他的入党介绍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南陈(独秀)北李(大钊)”。 原来,“二次革命”后,林伯渠亡命日本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李大钊是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的学生。马克思《资本论》的日文译者河上肇,即是他的老师。李入学不久,就与志向相近的几位同学组织经济学会,开始研究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还组织了反袁团体“中华学会”。此时,林伯渠与好友易象、容伯挺等也组织了一个反袁团体“乙卯学会”。为使这两个团体联合起来,林伯渠曾多次到早稻田大学青年会、留日学生住地月印精舍访晤李大钊等人,商谈两个团体的合并问题。很快这两个团体于1916 年1 月30 日,在锦町政法学校合并为“神州学会”,并推举李大钊为评议长,林伯渠、易象、容伯挺为干事。 此后,林伯渠与李大钊成为挚友。 1917 年11 月7 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愁闷中的林伯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他后来回忆说:“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我得到一些新的启示,知道了劳苦大众要得到解放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知道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这个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与全人类的命运血肉相关的。这些发现是从当时在北京和日本东京的几位朋友(其中之一就是李大钊同志)寄给我的一些社会主义的宣传品里得到的。就依靠这些零碎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消灭了我的疑虑,渐渐地把握住真理。” 就在林伯渠思想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候,1920 年秋冬之际,他接到李大钊从北京的来信。信中提到陈独秀已在上海发起组织共产党,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等人都参加了。李大钊自己和张国焘、邓中夏也在北京组织了共产党小组。信中还介绍林伯渠去会见在上海的陈独秀。就在这年的初冬,林伯渠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和陈独秀见面,并进行了多次谈话,并在1921 年1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林伯渠在回忆自己革命经历时说,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又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其实,在林伯渠的人生道路上,只要自己稍有动摇,也就出局了。那是谭延闿二次督湘下台前,谭专门从省财政留出专款,把林伯渠、陈寅恪等人作为人才送出国深造。后来,陈寅恪靠这笔款子在美国完成了学业,成为一代学人,而林伯渠继续革命,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前列,八一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10 多年艰苦的坚守,都有这位“老革命”的身影。 在他逝世后,邓小平在悼词中评价说:“他(林伯渠)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陈毅悼念诗评价,林伯渠“革命一生无愧怍,路线正确是英雄”。 责任编辑/艾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072099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32.html